-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下列灸法中,不属于艾灸的是( )治疗巅顶痛,取穴当以下列何经为主:海藻治脚气浮肿,水肿,小便不利
马兜铃治痔疮肿痛、出血,肺虚有热咳喘宜炙用
紫菀治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
葶苈子治痰
- 按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乳香与没药的共同功效是关于风池穴,操作错误的是泻南补北法#
培土制水法#
金水相生法
抑木扶土法#
佐金平木法#活血通经
活血止痛#
破血消
利水消肿
消肿生肌#向前直刺
透对侧风池或平刺透
- 慢性疲劳综合征兼见失眠、多梦易醒症状,可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加阳水的常用治法有以下各项,不是血瘀证出血特征的是安眠#
外关
合谷
三阴交#
阴陵泉发汗#
利尿#
攻逐#
健脾
温阳出血反复不止
大便黑如柏油
血色深红#
夹
- 抗衰老应主选的是( )患者脘腹及两胁胀满疼痛,按之痛剧,往来寒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治宜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任督脉穴
足阳明经穴
足太阴、足阳明经穴
任脉、足阳明
- 根据经络辨证,前额痛属于( )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处方取穴为主的经脉为月经先期一般选用少阳经头痛
太阳经头痛
阳明经头痛#
厥阴经头痛
少阴经头痛督脉
任脉#
带脉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气海三阴交
关元肝俞
关元
- 下列各项中,属于阴偏衰的是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的是豆蔻、肉豆蔻都具有的功效是精血津液不足#
滋养、宁静功能减退#
阳气相对亢盛#
阳热偏盛而伤阴
五心烦热,盗汗#呼吸困难
鼻翼煽动
张口抬肩
喉中痰鸣#
难以平卧芳
- 针刺下列腧穴时,肠燥津液不足,首选的药组是赵某,女,43岁,患肩关节周围炎,以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则取穴时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承浆
大椎#
曲池
伏兔
风市薏苡仁、当归
火麻仁、芦荟
芒硝、柏子仁
火麻
- 阴、阳维脉起于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为循经感传形成机制是踝关节
小腿内、外侧
小腿内侧、足跟外侧#
足背
足底清热解毒
清泄胸膈之热
透热转气
辛凉透表
清热散结#二重反射假说
轴突反射接力联动假说
第三平衡系统
- 《金匮要略》论述妇人杂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善治瘿瘤,瘰疬痰核针灸治疗小儿积滞,应主选的经穴是虚#
实
结气#
血瘀
积冷#半夏、禹白附#
夏枯草、连翘、山慈姑#
川贝母、浙贝母#
海藻、昆布、海蛤壳、海浮石、瓦
- 呕吐清水,神倦嗜卧,头晕目眩,少寐心悸,应在基本方基础上加用喘者加麻黄#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
气上冲者加桂枝#
肿者加茯苓
下有陈寒者加细辛#合谷
神门#
太阳
三阴交
安眠#百会、气海#
百会、风池#
脾俞、胃俞#
三阴交
- 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中不含丹皮的是关于咳嗽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舌生点刺多提示养阴清肺汤
青蒿鳖甲汤
肾气丸
清燥救肺汤#
清胃散风寒证以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
风热证以手太阴、阳明、督脉经穴为主
痰湿证以
- 据"疗寒以热,而佐以寒"而用之寒药属于固冲汤与归脾汤的共同药物为具有温肾壮阳作用的间接灸是( )臣药
佐药#
使药之引经药
君药
使药之调和药人参、茯苓
白芍、当归
龙骨、牡蛎
酸枣仁、龙眼肉
白术、黄芪#隔蒜灸
-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下列各药,入汤剂用法错误的是关冲穴位于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中,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旋覆花包煎
生大黄后下
鹤草芽入
- 腹中拘急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咽干口燥。舌淡苔白,首选的方剂是( )。脾胃虚弱、兼停痰湿者,治疗选用四君子汤时,喜温喜按,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 治疗表情呆板,行动迟缓,终日寡言,记忆力丧失,舌质淡、质胖嫩边有齿印、苔白厚而腻,脉滑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硫磺主治的病证是下列方剂中以黄芪为臣药的是隐白、丰隆
隐白、中脘
丰隆、足三里
丰隆、中脘#
足
- 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四神丸的君药是八脉交会穴中通于阴维脉的腧穴是( )发展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
认为温病不能混称伤寒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为主
代表作《温热论
- 治疗腱鞘囊肿下列何法为宜在肘后区,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的穴位是治疗虚人感冒,除取主穴外,还应配用( )周围散刺
局部围刺#
点刺出血
灸法
循行取穴尺泽
少海
小海#
曲泽
曲池少商
委中
迎香
足三里#
- 具有涩肠止泻功效的药物是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陵泉穴的主治病症治疗阴虚阳亢小儿多动症的配穴是( )补骨脂#
灶心土#
肉豆蔻#
石榴皮#
乌梅#腹胀泄泻
水肿
小便不利
便秘#
膝痛心俞、脾俞
三阴交、侠溪#
中脘、足三里
-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者多属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体胖多痰,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滑,属小儿脑性瘫痪的基本病机是脾阳虚
胃阴虚
肝气犯胃
胃气衰败#
痰湿中阻寒凝心脉
瘀阻心脉
气滞心脉
痰阻心脉#
心气虚肝肾
- 肾阳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桃仁可用于治疗表里经疾病,络穴常与什么穴配伍( )温煦#
推动#
兴奋#
制约肾阴#
气化#肺痈、肠痈#
血瘀腹痛、癓瘕积聚#
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皮肤痒疹郄穴
原穴#
俞穴
募
- 位于耳背中央部,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干噫食臭,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噫气不除者
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 72岁。半年前开始出现头晕目眩,不省人事,手撒尿遗,触痛明显,拒按,口干苦,胸闷,厌食油腻,恶心呕吐,或有黄疸
- 选取水沟、十二井穴、合谷、太冲、内关穴,主治的病证是( )具有预防肾结石形成作用的中药是张某,男,78岁。小便滴沥不爽6年,排出无力,小腹坠胀,纳差懒言,大便不成形,苔白,脉细弱。治疗在主穴的基础上配伍头痛
眩晕
- 关于十二皮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位于肩胛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1/3折点处的腧穴是( )关于妊娠恶阻的治疗,以下哪项叙述不当:十二皮部指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十二皮部居于
- 下列腧穴属心包经特定穴的是下列哪一穴不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息风法常配合使用的治法有( )大陵#
劳宫#
内关#
支沟
外关阳池
中渚
后溪#
外关
支沟清气法#
凉血法#
祛湿法
攻下法#
清营法#
- 治疗中风中脏腑的主穴是(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共有的功效是( )肺经与脾经交会于内关、外关
内关、百会
内关、水沟#
内关、合谷
内关、百会清热熄风止痉
清热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消疮
清热散结利咽
清热解毒凉血#
- 针刺治疗风热袭络型面肌痉挛,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防风通圣散的功效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胆经的病候的是( )太溪、三阴交
曲池#
风池
内庭#
丰隆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疏风散热、通腑泻结
辛温发汗、兼清里热
解表泻热
- 19岁。半年前失恋后精神抑郁,表情淡漠,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诊断是(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紧,心烦口渴,脉滑数,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痰迷心窍证#
肝气郁结证
心火亢盛证
痰火扰心证
胆郁痰扰证风寒束表#
- 固冲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的是下列属于气机失常的病机是腧穴的主治特点包括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白术
生黄芪
五味子#
海螵蛸
山萸肉气虚
气滞#
气闭#
气陷#
气脱#调和作用
平衡作用
疏通作用
扶正作用
特殊作用#
- 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基本处方是针灸治疗风疹,选取的治疗方法不包括有关拔罐法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神门#
百会#
太冲#
膻中#
外关耳穴风溪、神门、肾上腺等
局部阿是穴火针刺#
神阙穴闪罐
风池、血海、风市
-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的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是治疗湿温,可根据湿邪所在的部位分别采用( )属于治疗恶露不绝基本处方的穴位是积精全神
呼吸精气
法于阴阳#
陈其阴阳
和于术数理气
苦燥#
宣化#
渗淡#
清泄足三里
- 预防针刺形成血肿的方法是易袭人体阳位的邪气是禹余粮的功效是出针后按压针孔#
避免针尖弯曲带钩#
避开血管针刺#
点刺不留针
不用提插法行针风#
寒
暑
湿
燥涩肠止泻#
收敛止血#
止带#
敛肺止汗
补肾固精
- 治疗热秘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患者女,45岁,因“受凉后气促,呼吸急促,咳痰不爽,身痛,大便偏干,舌尖边红,苔薄黄,脉弦紧。适宜的治疗药物是平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的角度为关元
合谷#
脾俞
曲池#
太冲麻黄、芍药、
- 川芎茶调散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石决明的适应证是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针;妊娠3月以上,不宜针刺上腹部穴位以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这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川芎
荆芥
防风
白芷
薄荷叶#气逆喘息
- 下列哪些方剂的药物组成相同而剂量相异( )五倍子的功效是下列经脉中,在眼区没有穴位的是(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厚朴大黄汤#
厚朴三物汤#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固精止遗#
收敛止血#
敛肺止汗#足太阳经
- 白茅根具有的功效是:( )在华佗夹脊穴中,治疗下肢疾患的是下列哪一组症状不属于湿温湿遏卫气证的表现解毒敛疮
消肿生肌
清热利尿#
祛痰止咳
活血祛瘀第10胸椎至第4腰椎两侧的夹脊穴
第11胸椎至第4腰椎两侧的夹脊穴
- 循行"入下齿中"的经脉是( )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起于和解表里法包括( )手少阳三焦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少阳胆经
足阳明胃经缺盆
目系
心中#
小肠
大肠开达膜原#
和解截疟#
宣气化湿
分消走泄#
分利
- 腰痛有灼热感,活动后则减,伴有肢节红肿,烦热口渴,苔黄腻.脉濡数,属( )型关于半夏指出下列错误前额两发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寒湿腰痛
瘀血腰痛
湿热腰痛#
肾虚腰痛
风湿腰痛阴虚燥咳忌用
热痰多用#
治湿痰要药
外用
- 八会穴之脏会是下列泻下剂组成中不含有大黄的是下列腧穴中,属于手太阳经的是( )期门
章门#
神门
肝俞
脾俞调胃承气汤
麻子仁丸
黄龙汤
温脾汤
济川煎#肩髃
肩井
肩髎
肩贞#
巨骨
- 胃痛气滞血瘀型除主穴外宜配若落枕痛在颈臂,颈部不能侧弯和左右转动,颈的侧部压痛明显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内经》病机十九条中与"五脏"有关的是( )膈俞公孙#
胃俞脾俞
太冲膈俞
内庭太冲
梁门天枢风池、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