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抗菌性脂类

题目:皮肤上的痤疮丙酸杆菌产生

解析:1.皮肤上的痤疮丙酸杆菌能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 3.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过氧化氢,可杀死白喉棒状杆菌和脑膜炎奈瑟氏菌。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循环系统中,毛细血管又称为
  • 功能血管

  • 解析:毛细血管是人体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故称其为“功能血管”。

  • [单选题]患者女性,50岁。因高血压3年,反复来医院就诊,始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得上高血压,护士给其进行健康教育时,讲解高血压疾病发病因素,不包括的因素是
  • 自身免疫缺陷

  • 解析:A、B、C、E都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只有D不是,所以选择D。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粪--口传播

  • 解析:戊型肝炎主要病毒经口感染,由肠道侵入肝脏复制,于潜伏期末及发病初期由粪便排出病毒。

  • [单选题]为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是
  • 调查表法

  • 解析:为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是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又称为主次因素分析图,控制图又称为管理图。

  • [单选题]时间因素
  • 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

  • 解析:1.时间因素又称历史因素。是指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的、可能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如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的颁布、重大生活条件的改变、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等。 2.测量者因素:在评价过程中,测试这本身的态度、工作人员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及目标人群的成熟型对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均有影响。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并按照测量者的希望进行表现。 3.回归因素是指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但在以后的测试中可能会恢复到原有的实际水平的现象。 4.选择因素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倚,从而影响观察结果的正确性。但在评价中,可以通过随机化或配对选择的方法防止或减少选择偏倚对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影响。

  • [单选题]大量呕血患者饮食护理正确的是
  • 暂禁食

  • 解析:大量呕血患者一般需暂禁食。如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可在止血后24小时给予温流质饮食;消化性溃疡少量出血,一般不需禁食,可摄入少量流质饮食,以中和胃酸,减少饥饿性胃肠蠕动,有利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需禁食时间较长,一般于出血停止48~72小时后可先试给半量冷流质饮食。

  • [单选题]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是
  • 尿胆红素阳性

  • 解析:肝功能检查: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持续时间较长,血清胆红素>17μmol/L(1mg/dl),尿胆红素阳性对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副高) 临床营养(副高)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9) 微生物检验技术(师)(代码:212)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内科) 公共卫生管理 麻醉学专业知识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