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
抑制气道的变应性炎症 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
题目:哮喘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是
解析:哮喘治疗中在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方面主要治疗哮喘的气道炎症,应用糖皮质激素是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1shot的反应性。避错:本题答案E易错选。哮喘的发病机制为免疫-炎症机制、神经机制、气道高反应性,激素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其一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故排除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早产儿室温一般在
24~26 ℃
解析:出院后的早产儿应该安置于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房间,且在早产儿穿衣盖被的条件下,室温维持在24到26度之间,室内湿度在55%到65%之间
[单选题]儿科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是
21三体综合征
解析:染色体病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和(或)结构异常的疾病。通常累计数个甚至上百个基因,引起机体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和多系统功能障碍,又被称为染色体畸变综合征。可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两大类。染色体病在新生儿中的总发生率约为0.6%,常见的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和Klinefelter综合征等。
[多选题]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是
儿童多见
多有病毒感染史
血小板明显减少
解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中较多见的出血性疾病。一般发病前1~3周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发因素。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严重,通常为全身性皮肤黏膜出血。急性ITP大多可自然缓解,病情较严重的仍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因此AC选项错误。
[单选题]小儿的脊髓下端位置偏低,其脊髓下端上移至第1腰椎的年龄为
4岁
解析:新生儿脊髓重2~6克,脊髓功能相对成熟。脊髓下端在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l腰椎。
[单选题]血液病患者高热时,下列哪项措施不妥
温水擦浴降温
[单选题]消化性溃疡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
上腹痛
[单选题]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是
发作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4小时内完全恢复
[多选题]下列有关心脏传导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房室结具有自律性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
正常人由窦房结发放冲动
传导系统的主要功能为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单选题]患者,男,18岁。受凉后突发寒战、高热,右下胸痛,咳铁锈色痰,四肢厥冷,脉搏细弱140次/分,血压70/50mmHg,护士首要的抢救措施应选择
尽快补充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