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 )。
正确答案 :C
法律关系的客体
[多选题]下列有关唐朝“十恶”的说法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 :ABD
“十恶”渊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
唐律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
唐律规定凡是犯十恶罪的,不适用八议等规定,而且为常赦所不原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十恶”,所谓“十恶”是隋唐以后历代法律中规定的严重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为常赦所不原的十种严重犯罪,渊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可见,A项是正确答案。隋朝《开皇律》在“重罪十条”的基础上加以损益,确立了“十恶”制度。唐律承袭此制度,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唐律“十恶”的具体内容为;(1)谋反,即图谋反对皇帝,推翻封建君主政权的犯罪,(2)谋大逆,即图谋毁坏宗庙、陵寝以及宫阙的犯罪;(3)谋叛,即图谋背叛朝廷;投奔外国酌犯罪;(4)恶逆,即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等尊长的犯罪,(5)不道,即杀一家非死罪三人以上和肢解人的犯罪,(6)大不敬,即盗窃神御之物,盗窃、伪造御宝,指斥乘舆,无人臣之礼等的犯罪;(7)不孝,即告发或者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而别籍异财等的犯罪。(8)不睦,即谋杀以及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者告发丈夫以及大功以上尊长的犯罪;(9)不义,即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等犯罪;(10)内乱,即奸小功以上亲,或者奸父、祖妾的犯罪。唐律中“十恶”制度所规定的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侵犯皇权与特权的犯罪,包括三谋犯罪和大不敬;二为违反典礼教化与封建伦理纲常的犯罪,包括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五罪;三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包括不道一罪。可见,C项表述错误。唐律将这些犯罪集中规定在名例律之首,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丽且,唐律规定,凡是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此即俗语所谓“十恶不赦”的渊源,这些特别规定充分体现了唐律的本质在于维护皇权、特权、传统的伦理纲常以及伦理关系。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些法律、法规或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
正确答案 :B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
解析:解析:《宪法》第116条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单选题]精神病人在实施刑法所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时,只有( )自己行为的,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正确答案 :C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治疗。”
[多选题]贪污罪与受贿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正确答案 :AC
犯罪目的不同
犯罪对象不同一
解析: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贪污罪与受贿罪的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目的不同。贪污罪在主观上以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为目的;受贿罪在主观上则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他人或者单位的贿赂为目的。(2)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受贿罪的对象既包括公共财物,也包括公民私有的财物。(3)行为方式不同。贪污罪使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方法,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受贿罪则是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而在犯罪主体方面、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方面,贪污罪和受贿罪具有相同之处。
查看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