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DE

排便次数增多,>3次/13 粪质稀薄,含水量>85% 粪质呈糊状,含水量>80% 粪便量增多,>200g/日

题目:关于腹泻的描述错误的是

解析:1.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2.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便稀或不成形,粪便含水量大于85%,有时伴黏液、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关于布加综合征叙述正确的包括( )
  • 肝后性门脉高压

    可往往合并易栓因素

  • 解析:布加综合征由各种原因所致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门脉高压症。故选:BE。

  • [多选题]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根据其化学性组分可分为
  • 胆红素钙结石

    胆固醇结石

    混合型结石

    脂肪酸钙结石

  • 解析:肝内胆管结石成分不同其发病原因亦不同。PIS按化学成分分为胆红素钙结石、胆固醇结石及混合性结石,脂肪酸钙结石,以胆红素钙结石为多,占66.9%。胆固醇结石占17.8%,混合性者占15.3% ,脂肪酸钙结石占11%。

  • [单选题]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黯、循农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 少神


  • [单选题]下列耳穴中,位于三角窝的是( )
  • 神门


  •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
  • 出血

    穿孔

    幽门梗阻

    癌变

  • 解析: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出血: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2.穿孔:溃疡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以第一种常见。3.幽门梗阻:主要是由DU或幽门管溃疡引起。溃疡急性发作时可因炎症水肿和幽门部痉挛而引起暂时性梗阻,可随炎症的好转而缓解;4.癌变:少数(1%以下)GU可发生癌变,癌变发生于溃疡边缘。一般发生在有长期慢性GU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溃疡顽固不愈的患者。

  • [单选题]其性炎上的邪气是( )
  • 火邪


  • [多选题]若大便下血鲜红,附于粪表面的下消化道出血,其病变部位多在
  • 肛门

    乙状结肠

    直肠

  • 解析:患者鲜血便,血附着于大便表面,考虑以下可能(1)肛裂:便血,血色鲜红,出血量较少,常为便后肛门擦血,伴肛门疼痛、便秘。(2)痔疮:早期为无痛性便后滴血、擦血、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出血量多少不一定,晚期肛内有肿物脱出,若脱出物坏死则肛门疼痛明显,较少伴排便习惯改变。(3)乙状结肠、直肠息肉:便血呈鲜红或暗红色,或仅有粪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一般不多,息肉质软,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右侧结肠出血多表现为暗红色血便。

  • [单选题]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 暑邪夹湿,气滞湿阻


  • [多选题]胃泌素的主要作用
  • 兴奋壁细胞分泌胃酸

    兴奋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

    促进胃排空

  • 解析:食物入胃后,经1/2-1小时,可引起大量的胃液分泌,持续时间较长。实验证明,这是由于食物的机械刺激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等化学刺激作用于幽门部黏膜,通过局部神经丛的反射作用,使该处的G细胞分泌一种特殊的激素——胃泌素,它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胃,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十二指肠上段的黏膜也能产生胃泌素。胃泌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主要是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但也在较小的程度上刺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因此是实现胃液分泌的体液调节的重要一环。此外,胃泌素还能刺激胰液和胆汁分泌,使胃运动增强、食管括约肌收缩和回盲部括约肌舒张,能减少小肠对水电解质及葡萄糖的吸收,以及促进胰岛素的释放等作用。胃泌素和迷走神经之间还具有相互加强的作用。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儿科学(正高) 中医眼科学(正高) 环境卫生(正高) 卫生管理(正高) 疼痛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副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疼痛学主治医师(代码:358) 中药士(代码:102) 放射医学(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