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少9人
题目:甲、乙、丙、丁四个工厂共有100名高级技工。其中甲、乙两个工厂的高级技工数量比为12:25,丙工厂的高级技工人数比丁工厂少4人,问丁工厂的高级技工人数比甲工厂( )。
解析:本题考查整除和奇偶性。因为四个工厂共有100名高级技工,而甲:乙=12:25,所以甲、乙两个工厂的高级技工人数之和为37的倍数,即甲+乙=12+25=37(人)或者甲十乙=2×(12+25)=74(人)。又因为丁-丙=偶数,则丁+丙=偶数,故甲+乙=偶数。所以甲厂的高级技工为24人,乙厂的高级技工为50人,丙厂的高级技工为11人,丁厂的高级技工为15人。故丁-甲=15-24=-9(人),故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伞:雨衣
空调:暖气
解析:伞和雨衣都有一个用途,即遮雨,但伞还可以遮太阳;空调和暖气有一个共同用途是取暖,但空调还可以制冷。故选B。
[单选题]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易发生肿瘤
解析: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则易发生肿瘤。
[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活常识叙述错误的是( )。
营养不良、身体水肿应多吃蔬菜
解析:此类营养不良是属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临床类型中的水肿型营养不良,这种营养不良与摄入蛋白质质差且量不足有关,轻者仅有下肢水肿,重者于上肢、腹部及颜面等处均有水肿。豆类植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蔬菜中含量较少,此时应多喝豆浆缓解水肿状况,而不是多吃蔬菜,A选项错误。苹果中含有微量元素锌,可以增强记忆,B选项正确。不少深海鱼都含有组胺物质,一旦人体内的组胺量超标,该物质就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导致组胺过敏反应。平时吃深海鱼之所以没有上述不适症状,是因为人体肠胃和肝脏中有一种抑制组胺活性的物质--单胺氧化酶,它可使组胺无法进入血液循环中。但是有些感冒药却存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也就是说会抑制人体肠胃和肝脏分泌出单胺氧化酶,此时再食用海鱼非常容易造成组胺物质快速在体内积蓄,并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中。C选项正确。因为盐中含钠离子,食入过多,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就会加大,则细胞内钠离子也增多,随之出现细胞肿胀。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肿胀后会使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加大;另一方面会使小动脉壁对血液中缩血管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反应增加,引起小动脉痉挛,使全身各处细小动脉阻力增加,血压就升高了,长时间这样,就患上了高血压,D选项正确。
[单选题]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病毒对人类都有害
解析: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它并不一定都有害,例如,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的好处,能促进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很多基因也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故本题选D。
[单选题]大多数人都是围绕要做的事情而非身体的自然节奏来安排自己的时间。每天的工作任务、上下班的交通、社交活动和孩子的日程安排经常______了我们,我们的时间安排不可避免地与人体生物钟发生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支配、冲突
解析:第一空,结合语境,文段前面讲到人们围绕事情来安排时间,因此人们是被动的,四个词语中"支配""主宰"能表示出人的被动。第二空,同样由于我们围绕事情而非身体的自然节奏来安排时间,因此二者之间会发生冲突,而非混乱。因此本题选A。
[单选题]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与核裂变核电技术相比,核聚变技术的一个明显优势是不会产生放射性核废料
解析:原子弹是根据由同类核裂变反应构成的链式反应原理制造的,因此A项错误。目前人类还没有掌握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手段,包括美国在内,因此B项错误。核聚变过程在宇宙中广泛存在.比如太阳的光和热就来自于内部的核聚变,因此C项错误。核聚变的反应过程是氘原子和氚原子聚合成为氯原子和中子,不会产生放射性元素;而目前核电站采用的核裂变技术,由于其裂变产物具有放射性,处理不当将造成核污染,因此,D项正确。
[单选题]夏季夜晚最麻烦的一件事是对付各种小昆虫,它们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传播疾病,引起皮肤的各种损害。因此,首先要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同时应在家中无人时适量喷洒:
灭虫剂
解析:小昆虫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传播疾病,引起皮肤的各种损害。因此,保持室内的清洁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可适量喷洒灭虫剂,应当在家中无人时使用,避免灭虫剂对人体的危害。
[单选题]在一次捐赠活动中,某市将捐赠的物品打包成件,其中帐篷和食品共320件,帐篷比食品多80件,则帐篷有( )件。
200
解析:本题运算量相对较小,可将选项一一代入验证。B项符合题意。
[单选题]下列关于心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
解析: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钟,平均为75次/分钟。故A项错误。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故B项错误。研究发现,女人每分钟心跳次数大约比男人快6次。这是男女心脏大小有别所致。故C项正确。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收缩有力,心率较慢,故D项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