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CD8+T淋巴细胞

题目:患者女性,32岁,婚后三次怀孕均于70天左右自然流产。第四次怀孕至14周阴道流少量暗红色血液,B超诊断宫内死胎。全身及妇科检查无异常。入院查血、尿常规正常。

解析: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抗弓形虫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以及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O等均为该保护性免疫应答的关键组分,而CD8+T淋巴细胞在抗弓形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伤寒、副伤寒感染引起白细胞总数( )。
  • 减低

  • 解析:在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时,白细胞计数减低,与细菌内毒素、病毒作用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循环池粒细胞减低,或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有关。

  • [单选题]用于前列腺癌初筛的首选肿瘤标志物是
  • PSA

  • 解析:PSA为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糖蛋白,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项目,可用来监测前列腺癌的疗效,判断预后。

  • [单选题]半衰期最长的Ig是
  • IgG

  • 解析:IgG合成速度快,分解慢,半衰期长,在血中含量最高,约占整个Ig的75%。考点: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 [单选题]下列反应类型中,检测时易出现“钩状效应(hook effect)”,导致结果假阴性的是
  • 双位点一步法


  • [单选题]定量PCR扩增仪的关机次序一般为
  • 关软件→关PCR仪→关电脑


  • [单选题]脱敏疗法治疗Ⅰ型超敏反应机制错误的是
  • 大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

  • 解析:在治疗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时,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min)、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行脱敏,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反应。脱敏注射的原理:可能是小剂量变应原进入机体,仅与少数致敏细胞上的IgE结合,脱颗粒后释放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临床反应,而少量的介质可被体液中的介质灭活物质迅速破坏。短时间内,经多次注射变应原,体内致敏细胞逐渐脱敏,直至机体致敏状态被解除,此时再注射大量抗毒素不会发生变态反应。但这种脱敏是暂时的,经一定时间后,机体又可重建致敏状态。考点: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正高) 卫生管理(正高) 内科护理(副高) 小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2) 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5)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中药)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