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哪期粒细胞胞质中嗜中性颗粒和非特异性颗粒均较多
正确答案 :B
早幼粒细胞
[单选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AS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里所指的同型半胱氨酸包括一类化合物,但不包括
正确答案 :D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解析: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由此可知,同型半胱氨酸是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脱腺苷后的产物,而非同种物质。
[多选题]造血微环境包括
正确答案 :ACD
网状细胞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骨髓微血管系统
[单选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嗜异性抗体在体内出现、高峰及持续的时间分别是 ( )
正确答案 :A
出现于起病后1~2周,2~3周滴定度最高,一般持续3~6个月
[单选题]以下有可能是健康成人的OGTT检测结果的是
正确答案 :E
血糖峰值<11.1mmol/L
解析: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葡萄糖30~60分钟达最高峰,葡萄糖峰值<11.1mmol/L,2小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单选题]属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正确答案 :D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
[多选题]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共同机制都是微血管病变,其常见的原发疾病有( )。
正确答案 :CDE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单选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一般不会有
正确答案 :C
骨髓中原始红细胞比例大于30%
解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皮肤及黏膜红紫色,脾肿大,有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外周血常规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红细胞压积则是显示红细胞总量和血液黏滞度的最佳单一指标;疾病晚期可因骨髓纤维化而出现贫血;约60%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诊断时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随病情的进展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有与时俱增的倾向,常可检测到血小板形态和功能质量的异常,血片可有成堆的血小板,可见巨型和畸形血小板。骨髓增生程度多为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最为显著。各系细胞间的比例可维持基本正常。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骨髓活检可显示脂肪组织被造血细胞替代,有网状纤维增生和(或)骨髓纤维化。
[单选题]凝血过程的三个时期是
正确答案 :D
凝血活酶形成期→凝血酶形成期→纤维蛋白形成期
解析: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
[多选题]骨髓损伤使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主要机制有
正确答案 :ABCDE
药物引起的损伤
化学毒物及放射线
免疫因素
异常细胞浸润骨髓
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
查看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