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使酶灭活 保存药效 软化药物 便于切片
题目: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是
解析:黄芩经过蒸制或沸水煮既可杀酶保苷,防止将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酶解成葡萄糖醛酸和黄芩素与汉黄芩素。又可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可保证饮片质量和原有的色泽。答案选ABC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莲子的功效是
止带
养心
涩精
补脾止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莲子的功效。莲子的功效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故答案应选择BCDE。
[多选题]紫花洋地黄苷A温和酸水解的产物是
洋地黄毒糖
洋地黄双糖
洋地黄毒苷元
解析:本题考点是强心苷的酸水解。紫花洋地黄苷A经温和酸水解可得到洋地黄毒苷元、2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洋地黄双糖。
[单选题]善疏肝调经的药是
香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具有疏肝调经、燥湿化痰、杀虫疗癣、散寒止痛功效的药物。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外用杀虫疗癣;香附疏肝解郁,善能调经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荔枝核以行散厥阴肝经之寒凝气滞而散结止痛见长;青皮长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单选题]倍半萜含有的碳原子数目是
15
解析:本题考点是萜类的化学结构特点。萜类化合物主要按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含有的异戊二烯单位数分别为2、3、4、5、6,对应的碳原子数目分别是10、15、20、25、30。对比记忆常见萜类化合物的类型以及它们结构组成间的区别。
[多选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资料要求
用药原因
并用药品
反应结果
关联分析
通讯方式
解析: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资料要求: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是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重要档案资料,需长期保存,务必用钢笔书写(用蓝或黑色墨水),填写内容、签署意见(包括有关人员的签名)的字迹要清楚,不得用报告表中未规定的符号、代号、不通用的缩写和草体签名等。表格中的内容必须填写齐全和确切,不得缺项。2、“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要求对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体征描述详细、具体、明确若为过敏性皮疹,应填写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者,需估计呕血量的多少等;为心律失常,要填写属何种类型等。3、“怀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填写报告人认为可能是不良反应原因的药品,如认为有两种药品均有可能,可将两种药品的情况同时填上;药品名称要填写完整,不可填任意简化的名称;生产厂家要求填写全名;给药途径应填口服、肌注;如系静脉给药,需填明是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等。4、“用药起止时间”。是指药品同一剂量的起止时间,均需用填写×年×月×日。用药过程中剂量改变时应另行填写或在备注栏中注明,如某药只用一次或只用一天可具体写明。5、“用药原因”。应填写具体,如患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人合并肺部感染因注射氨苄西林引起不良反应,则此栏应填写肺部感染。6、“并用药品”。主要填写可能与不良反应有关的药品,与不良反应无关的药品不必填写。7、“不良反应结果。”是指本次药品不良反应经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后的结果,不是指原患者疾病的后果,例如患者的不良反应已经好转,后又死于原疾病或与不良反应无关的并发症,此栏仍应填“好转”,如有后遗症,需填写其临床表现。8、“关联性评价”。评价结果、负责人的签名、日期均需填写齐全,这与监测报告表的完整密切相关。9、严重的、特别是致死的不良反应应以最快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特快专递、E-mail)将情况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故此题应选ABCDE。
[单选题]生成宗气的脏器是
肺
解析: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集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生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宗气聚集于胸中,向上分布于肺与息道,向下贯注于心脉,布散全身。故此题应选C。
[单选题]六淫中最具有明显季节性的邪气是
暑邪
解析: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为阳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人多表现出阳热亢盛症状。暑多挟湿,夏季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热蒸湿动,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致病,多挟湿邪,即暑邪湿邪合而致病。其临床表现是除发热、心烦、口渴外,还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大便溏泄或不爽等湿邪致病症状。故六淫中最具有明显季节性的邪气是暑邪。所以此题应选E。
[单选题]药材要严格控制水分的目的是
防止霉烂变质或使有效成分分解
解析:本题考查控制药材水分的目的。中药中含有过量的水分,不仅易霉烂变质或使有效成分分解,还会使应用称量上相对地减少了实际用量而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控制中药中的水分含量对于保证中药质量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