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染色质增多,呈细颗粒状

题目: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重度核异质鳞状上皮细胞的变化( )

解析:核异质是指上皮细胞的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增大,形态异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较深,胞质尚正常。重度核异质又称癌前核异质,其染色质增多,呈网状,分布不均,偶见染色质结节,核边增厚,核有中度以上畸形。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下关于真菌感染临床标本采集描述正确的是
  • 怀疑深部真菌感染,应采集血、脑脊液、无菌体液、组织等标本

  • 解析:对于体癣患者,应采集病变边缘的痂、皮屑等标本;发癣应折取断了的病发;标本应尽可能在使用抗真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进行消毒处理。

  • [单选题]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
  • 中性粒细胞


  • [单选题]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 溶血性贫血

  • 解析: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溶血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切除后。

  • [单选题]关于血液葡萄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毛细血管血葡萄糖浓度低于静脉血葡萄糖浓度

  • 解析:本题考察葡萄糖测定的注意事项。血液从动脉流至组织毛细血管再到静脉,由于组织的代谢,含糖量逐渐降低。

  • [单选题]能引起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病毒是
  • 麻疹病毒

  • 解析:约百万分之一的麻疹患者疾病恢复后数年内或学龄期前,可以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为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一般在1~2年死亡。

  • [单选题]关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孕母体内的IgM类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 解析:新生儿溶血病时,孕母体内的IgG类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选项B说法错误。

  • [单选题]阴道分泌物外观呈奶油状,提示为
  • 阴道加德纳菌感染

  • 解析:本题考查阴道分泌物的外观。奶油状脓性白带,常见于阴道加德纳菌感染。

  • [单选题]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 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


  • [单选题]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筛选沙门、志贺菌属常选用的培养基为
  • SS琼脂

  • 解析:培养肠道致病菌的SS琼脂,其中的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枸橼酸钠和煌绿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因而使致病的沙门菌、志贺菌容易分离到。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儿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妇女保健(副高) 心电学技术(副高) 病案信息技术(副高) 心理治疗主治医师(代码:386) 营养(士)(代码:108) 理化检验技术(师)(代码:211) 住院医师规培(康复医学)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外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