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无期徒刑
题目:犯罪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
解析:解析: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
正确
解析:解析: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制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随着法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法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它也属于法律文件的范畴,是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精神成果,包含着人类在认识法律现象方面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观念模式、情感、理想和期望,蕴涵着个人及群体的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评价。故本题选对。
[多选题]在我国制定颁布的四部宪法中,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宪法实施监督权的有( )。
1954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解析:解析:1954年宪法第27条第3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第31条第6、7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的同宪法、法律、法令相抵触的决议和命令,改变或者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的不适当的决议。1975年宪法基于当时的历史情况,对宪法监督制度未作任何规定。1978年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规定,第22条第3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第25条第5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的不适当的决议。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宪法监督实施职权。
[单选题]在中国古代史上,最终废除宫刑的是( )。
北齐
解析:解析:北朝西魏在大统十三年(公元547年)下诏禁止宫刑:“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北齐在天统五年(公元569年)也诏令废止宫刑:“应宫刑者普免刑为官口。”自此,最终结束了长期适用宫刑的历史。选项A、B不正确,汉朝和曹魏还没有完全废除宫刑。选项D不正确,唐朝为北齐之后的历史阶段。
[单选题]下列行为中,( )属于无因民事法律行为。
票据行为
解析:解析:本题中,依据我国民法理论,借款行为、物权行为和买卖行为都是有因行为。因为票据的签发必有原因,或者赠与,或者还债,但这并不影响票据的流通,即便有票据欺诈,也在所不问,所以票据行为是典型的无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