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肛诊检查
题目:29岁经产妇,妊娠33周反复性阴道流血,曾晕倒一次。体格检查:面色苍白,脉搏110次/分,血压90/60mmHg,腹软无压痛,宫底位于脐与剑突之间,枕左前位,胎心156次/分,错误的检查方法是
解析:患者反复阴道流血,应考虑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可行凝血功能检查;亦需B型超声检查以排除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流血过多可造成贫血,故应行血常规检查;孕妇反复流血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电子监护可评判胎儿状况;此时不宜进行肛诊检查,以免刺激流血增多,且患者无宫缩,不需肛诊检查宫颈管情况,故该题选C项。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儿,4岁。其母患浸润性肺结核,该患儿近半个月低热,咳嗽,疑为结核病,做PPD试验其硬结直径为21mm,结果为
"+++"
解析:结核菌素试验:硬结不足5mm为阴性;≥5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 ≥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故选D。
[单选题]水痘发热后开始出皮疹的天数是
1天
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考生对发疹性疾病出皮疹日期的掌握情况。水痘患儿前驱症状如低热、不适、食欲减退等出现1天左右,即进入出疹期,因此答案是A。2天后出皮疹见于猩红热;3天后出皮疹见于天花;4天后出皮疹见于麻疹;5天后出皮疹见于斑疹伤寒。
[单选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明显减少的细胞或蛋白类型是
淋巴细胞
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考生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药理作用的了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血细胞的影响较为复杂,包括增加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原等水平,而对淋巴细胞则表现为数目的下降。
[单选题](2004)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琥珀酰CoA→琥珀酸
解析: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琥珀酰CoA的高能硫脂键水解时,生成琥珀酸。它可与GDP的磷酸化偶联,生成高能磷酸键。反应是可逆的,由琉珀酰CoA合成酶催化,这是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例子之一,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直接生成高能磷酸键的反应。
[单选题]过期妊娠,超声提示羊水过少,进行胎儿电子监护时可能出现
晚期减速
解析: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可能使胎儿缺氧,导致胎心晚期减速。胎心率基线有变异表示胎儿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是胎儿健康的表现。胎心率加速是胎儿良好的表现,短暂的胎心率加速是无害的。早期减速是宫缩时胎头受压所致。变异减速是宫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
[单选题]脑动脉栓塞的栓子最可能的来源是
左心房附壁血栓
解析:该题的目的是考核栓子运行的途径。在选项中限定了栓塞的性质是血栓栓塞。那么引起脑动脉栓塞的血栓栓子只能来自左心或主动脉。因此来自左心房附壁血栓是正确的。来自右心房、右心室和下肢股静脉的血栓栓子仅能引起肺动脉血栓栓塞。而来自门静脉的栓子则在肝内门静脉引起栓塞。约有40%的考生选择了右心房或右心室附壁血栓脱落后引起脑栓塞,其原因可能认为栓子可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床抵达脑动脉,应加强解剖知识学习。
[单选题]某医院在放射诊疗设备专项检查中因违反《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且情节严重,被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违反规定的情形是
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违反规定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了解。《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同时,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因此,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违反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①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②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③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④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的;⑤发生放射事件并造成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⑥发生放射事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⑦违反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其他情形。
[单选题]游泳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传导散热
解析:皮肤的散热方式有四种:①辐射散热: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冷物体,如太阳散热;②传导散热: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予它接触的较冷物体,如临床上用冰袋、冰帽给离热的患者降温;③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④蒸发散热:是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分为不感蒸发(不显汗)和可感蒸发(发汗)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