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应用升压药
题目:患者,男性,38岁,昨夜饮酒400ml后出现呕血而来急诊,查体:脉搏90次/分血压100/60mmHg,肝脾未触及。
解析:一、一般治疗: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引起应激状态的原发病,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二、补充血容量:5%葡萄糖盐水静脉输入,必要时输血。100ml冷盐水中。每2-4小时一次。亦可在胃镜下止血,喷酒止血药(如孟氏溶液、白药等)或电凝止血、激光止血、微波止血。四、抑制胃酸分泌:甲氰咪胍200mg,每日4次或每日800-1200mg分次静脉滴注, 呋喃硝胺150mg,每日2次或静脉滴注。近来有用硫糖铝或前列腺素E2,亦获得良好效果。故A治疗错误。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肠结核X线钡剂检查表现为( )
激惹征象
钡影跳跃征
肠黏膜呈结节状改变
肠腔狭窄
回肠盲肠正常角度消失
解析:X线钡剂检查发现跳跃征、溃疡、肠管变形和肠腔狭窄等征象。其中溃疡型肠结核,钡剂于病变肠段呈现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在病变的上、下肠段则钡剂充盈良好,称为X线钡剂激惹征。增生型者肠黏膜呈结节状改变,肠腔变窄、肠段缩短变形、回肠盲肠正常角度消失。故ABCDE均正确
[多选题]关于胆固醇胆结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胆固醇结石通常发生在胆囊内
组成以胆固醇为主,含量占80%以上
质硬表面光滑,剖面呈放射线条纹状
其形成与胆汁中胆固醇分泌增多有关
解析:胆固醇结石病人的胆囊胆汁中,抗成核因子减少,促成核因子增加,因而易于成石。胆结石的B超检查诊断胆囊结石准确率高,是临床首选,X线不显影故错误。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以及胆汁中的蛋白质促胆固醇晶体成核作用。组成以胆固醇为主,含量占80%以上,质硬表面光滑,剖面呈放射线条纹状。
[多选题]以下关于吞棉线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主要用于下消化道出血
可以估计出活动性出血的部位
用1~2m长的白色棉线
留置时间不少于6小时
解析:1对怀疑有小肠活动性出血者,可予以吞线试验。2该项检查适用于上段空肠以上.部位的出血。故D错误。3.即将一根长约2m埋于胶囊内且末端有一金属小球的白色棉线让患者吞服,棉线的末端固定在面颊,12~24h后经X线透视核定棉线头端位置后拉出棉线,进行隐血试验,测量门齿至隐血试验阳性开始处之间的距离,可大致推算出出血部位。
[单选题]阴虚火旺型心悸治疗宜选用( )
天王补心丹
[多选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的年龄影响临床结果,下面哪些论述正确
成人感染则少于5%慢性化
1~5岁时感染则25%~50%慢性化
母婴传播90%会慢性化
解析: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其临床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围产期(1岁以内)或1~5岁儿童感染HBV者分别约有90%和20%~30%的发展成慢性HBV感染,而5岁以后或健康成人感染者分别仅有5%~10%和1%会发展为慢性HBV感染。围产期感染HBV的高慢性化率。故CDE正确。
[多选题]Lauren分型正确的包括
是按肿瘤起源分类
分为肠型和弥散型
15%不能按此分型
解析:根据胃癌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将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肠型胃癌起源于肠化生黏膜,一般具有明显的腺管结构,瘤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可见刷状缘,瘤细胞分泌酸性黏液物质,类似于肠癌的结构;常伴有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多见于老年男性,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好。弥漫型胃癌起源于胃固有黏膜,癌细胞分化较差,呈弥漫性生长,缺乏细胞连接,一般不形成腺管,许多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属于此型;多见于年轻女性,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但有10%~20%的病例兼有肠型和弥漫型的特征,难以归入其中任何一种,从而称为混合型。
[多选题]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合用抗生素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抗生素的选用应考虑
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均可使用
对胰腺有良好渗透性的抗生素
对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
对肠道敏感的抗生素
解析:对于SAP并发感染的初始经验治疗的抗菌谱应包括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推荐的经验型治疗方案如下,并依照当地细菌谱覆盖革兰阳性菌。○1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尼培南。○2青霉素+-内酰胺酶抑制剂:帕拉西林-他唑巴坦。○3第三代头孢+抗厌氧菌:头孢吡肟+甲硝唑/头孢他啶+甲硝唑。○4氟喹诺酮+抗厌氧菌:环丙沙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多选题]阴阳属性的特征包括( )
普遍性
抽象性
相对性
可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