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急性心肌炎
题目:女性,22岁,3周前因上感发热5天。1天来胸闷,心悸,气短伴头晕,全身乏力。查体:T37℃,P70次/分,BP96/60mmHg,咽充血,双肺清,未闻及啰音,心脏不大,心律不齐,心率76次/分,第一心音低钝,ECG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本例年轻女性,有前驱感染史,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首先考虑为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其特点为:①发病前1~3周有感染的前驱症状;②心律失常,以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及房室传导阻滞多见;③心率可增快且与体温不相称。急性心包炎典型心电图表现为:除aVR以外的常规导联出现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新生儿出生体重3.2kg。生后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34.2μmol/L(2mg/dl)。首选治疗方案是
光照治疗
解析:本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达12mg/dl,结合胆红素大于1.5mg/dl,属于病理性黄疸,应予治疗。光照治疗是降低胆红素的常用方法。本患儿无换血指征。
[单选题]男,54岁。饮酒史20年。被家人禁止饮酒,次日出现不识家人、随地便溺、双手粗大震颤、下肢站立不稳、无法行走。检查时将医生认作科学家,把病室当成派出所,感到自己被抓进来做人体试验,不时用手拍打墙面,声称看见有许多臭虫、蟑螂在爬。神色惊恐,大量出汗。首选药物是
氯丙嗪
解析:此患者为精神分裂,表现为阳性症状,首选氯丙嗪。
[单选题]不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是
1,6-双磷酸果糖
解析:1,6-双磷酸果糖不含高能磷酸键。
[单选题]女,28岁。恶心、呕吐1天,诊断为急性胃炎。查体:BP120/80mmHg,心率55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该患者心动过缓的最恰当处理措施是
治疗胃炎,继续观察
解析:患者心率55次/分,无明显心功能不全证据,该患者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患者急性胃炎出现恶心、呕吐,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等症状,应积极治疗。
【避错】不是所有窦性心动过缓都需要治疗,窦性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是95%正常人的心率范围,仍有5%正常人不在此范围内,但并不是说明不健康,一般运动员心率低于60次/分。
[单选题]贫血的治疗原则首先是
去除或纠正病因
解析:贫血的治疗原则:①治疗引起贫血的原发病,是贫血的根本性治疗;②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包括补充造血因子、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和手术治疗等;③支持疗法,输血是缓解贫血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急性失血所致贫血和慢性贫血。
[单选题]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引起的首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体液丧失
解析:单纯性机械性梗阻的血管或神经无损害。如果是完全性梗阻,则摄取的液体和食物,消化液及气体大量积聚,近端肠管扩张,远端肠段萎陷。粘膜的正常分泌和吸收功能受抑制,肠壁水肿和充血,严重的肠扩张为自身延续和进行性的,并加重肠蠕动和分泌紊乱,从而增加脱水,缺血,坏死,穿孔,腹膜炎和死亡的危险性。故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引起的首要病理生理改变是体液丧失。
[单选题]女孩儿3岁。因发现双下肢畸形来诊。查体:T36.5℃,P100次/分。轻度肋缘外翻,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呈O型。可见手足镯,骨骼X线检查示佝偻病活期表现。实验室检查:血钙正常,血磷低,尿磷增加,血碱性磷酸酶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解析:三岁患儿双下肢O形、手足镯、X线示佝偻病、血碱性磷酸酶增高考虑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避错】①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严重的佝偻病体征,低钙血症、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Ⅰ型患儿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型患儿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脱发。②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多为性连锁遗传,为肾小管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佝偻病的症状多发生于1岁以后,因而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血钙多正常,血磷明显降低,尿磷增加。③肾小管性酸中毒主要表现为低血钾和佝偻病,并可出现肾钙化或肾结石。④肾性佝偻病由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慢性肾炎等致肾功能减退,引起骨骼畸形。血钙虽低,但很少引起手足搐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