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胆汁性腹膜炎

题目:T型管拔出后患者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伴肌紧张,最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T型管拔出后,患者如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伴肌紧张,表明该处腹膜受刺激出现腹膜刺激征,是腹膜炎的表现,最可能的原因是T型管拔出后,胆汁外漏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胆总管探查后应常规放置T管,但拔除T管应在术后2周以后,其目的是让T管周围的大网膜、肉芽组织等形成完整的窦道,以免拔除T管后胆汁经胆总管T管开口处漏入腹腔。急性胆管炎往往是胆道感染所致,不会出现腹膜刺激征。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男,67岁咳嗽、咳痰20年,加重伴气短1周。查体:T36.8℃,双肺呼吸音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解析:"老年人,咳嗽、咳痰20年,加重伴气短,双肺呼吸音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提示慢阻肺的可能最大。

  • [单选题]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 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 解析:疟疾确诊有赖于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直接镜检,可发现疟原虫,简便而且准确。血涂片中未找到疟原虫者可行骨髓涂片检查,可增加敏感度。间接荧光抗体测定等其他选项多无特异性。

  • [单选题]对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叙述错误的是
  • 均为条件致病菌

  • 解析:肠道杆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鉴别可依据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均含有菌体(O)抗原,一般以大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故本题选B。

  • [单选题]患者,男,49岁。4小时前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呈持续性,向左肩放射,伴恶心、出汗。查体:腹软,无压痛。ECG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mV。最可能的诊断是
  • 急性心肌梗死

  • 解析:持续胸痛,ECG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故选C。

  • [单选题]男,26岁。因腹部外伤急诊入院,行剖腹探查,见肝右叶8cm长裂口,较深,有不易控制的动脉性出血。术中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是
  • 阻断肝门血流后止血

  • 解析:这个题目给的选项不好明确指出,如果裂口内有不易控制的动脉性出血,可考虑行肝动脉结扎,最好解剖出肝固有动脉及左、右动脉,根据外伤来自哪个肝叶而进行左或者右肝动脉结扎,尽量不结扎肝固有动脉和肝总动脉。

  • [单选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
  • 丙酸睾酮肌内注射

  •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及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雄激素治疗可以促进造血,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常用的雄激素包括司坦唑醇(康力龙)、十一酸睾酮(安雄)、达那唑、丙酸睾酮,故选A。

  • [单选题]患者男性,32岁,有免疫缺陷,近期高热,诊断为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宜选用
  • 阿米卡星+头孢曲松

  • 解析:患者有免疫缺陷,伴有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等普遍耐药,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高于庆大霉素。临床上可选哌拉西林、第二或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应用。可以用答案C。

  • [单选题]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
  • 肺动脉高压

  • 解析: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的发病机制包括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故1题选D。肺源性心脏病的失代偿期常可引起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等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故2题选E。

  • 推荐下载科目: 精神病学(正高) 中医内科学(正高) 老年医学(正高) 病案信息技术(正高) 全科医学(副高) 心理治疗主治医师(代码:386) 外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0) 放射医学技术(士)(代码:104) 中医执业医师(一阶段)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