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单位构成盗伐林木罪

题目:某国有林场为了解决本单位的职工福利问题,擅自采伐所管理的林木1000余棵。其行为属于( )。

解析:解析:参见《刑法》第345条、第346条的规定。盗伐林木罪是指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其构成特点为:(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林业的管理和国家、集体或他人对林木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森林法规,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3)犯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4)主观方面为故意。林场为了解决本单位的职工福利问题,擅自采伐所管理的林木1000余棵,数量较大,符合各项构成要件,因而构成盗伐林木罪,其犯罪主体是林场。盗伐林木罪与滥伐林木罪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仅破坏国家林业资源,而且还侵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后者仅破坏林业资源,并不侵犯林木所有权。因此,此题选A。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 国体

    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历史传统

  • 解析:ABC

  •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秦律

  • 解析:解析:中国历史上“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进行变法的一个方面内容。史籍记载,商鞅“受法经以相秦”以后曾“改法为律”,这里的法是春秋中后期对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战国时,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的公平性,而要求把法律的普遍性和必要性提到更高的位置上来。“律”更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而归于一”的功能,“改法为律”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一进步。因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应当为秦律。

  • [多选题]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它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

    它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色彩

  • 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它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编制体例,故B项错误。它的五编《民法通则》、《债》、《物》、《集成》、《亲书》是分别草拟,先后公布的,在确定婚姻家庭关系时,依然是男尊女卑,保留了大量的传统色彩。因此答案是A、C、D。

  • [单选题]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是( )。
  • 特别行政区政府

  • 解析:解析:按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是特别行政区政府。

  •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
  • 《法经》


  • [多选题]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意志因素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共同间接故意,还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结合

    共同犯罪的客观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作为,也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不作为,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共谋实行犯罪,在现场没有直接实行犯罪行为,但在一旁呐喊助威的,也认定为是共同犯罪

    事后的帮助行为,如果事先有通谋的,以共犯论处

  • 解析:解析:对于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各共同犯罪人既可以是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可以是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还可以是有的共同犯罪人基于希望有的则基于放任,即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意志因素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共同间接故意,还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结合,A正确。共同犯罪的客观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作为,如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死;也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不作为,如儿子、儿媳共同遗弃年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如铁道养护工甲与乙事先合谋破坏铁路设施,在乙实施破坏行为时,甲佯装熟睡,不履行其职责,故B正确。共谋实行犯罪,在现场没有直接实行犯罪行为,但在一旁呐喊助威的,也应认定为是共同犯罪,C正确。事后的帮助行为不构成共犯,但如果事先有通谋的,则以共犯论处,D正确。

  • [单选题]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在于( )。
  • 犯罪停止是否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 解析:解析:选项A是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

  • [单选题]成文宪法是英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资产阶级为了保障人权、确立新的自由主义政权体制而制定出来的。 ( )
  • 错误

  • 解析:解析:英国是不成文宪法国家。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成考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自考专业课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