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

窦房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

题目:冲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包括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交界性期前收缩与房性期前收缩的鉴别主要根据
  • 一般交界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0.12s,而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0.12s

  • 解析:一般交界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0.12s,而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0.12s。

  • [多选题]关于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错误的是
  • 心室率多为140~200次/分

    多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每组室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相等

    每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之间的间期与心动过速RR间期无倍数关系

  • 解析: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心室内存在与窦性心律并行的异位起搏点而形成的室性心动过速,常以一组一组的间歇形式出现,心室率多为70~140次/分,少数可达140~200次/分。每组室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不等,每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之间的间期与心动过速RR间期有倍数关系。这种室性心动过速多为非持续性,很少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预后较好,不需特殊处理。

  • [单选题]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解析: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延长,大于PP间距;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 [单选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表现除了
  • 血压升高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岁,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采用ESVEM标准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其中表述ESVEM标准不正确的是
  •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

  • 解析:用动态心电图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目前采用ESVEM标准,但没有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这条标准。

  • [单选题]下列是心包积液常见的X线征象,但应除外
  • 心缘搏动增强

  • 解析:心包积液时,心缘搏动减弱。

  • [单选题]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 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分钟


  • [单选题]室性逸搏与交界性逸搏伴束支阻滞鉴别的可靠依据是
  • 既往心电图是否有束支阻滞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泌尿外科学(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医院药学(副高)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医学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乡村医生 临床营养(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