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根据pH值改变可确定代谢性还是呼吸性酸碱失衡
题目:关于血液pH值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
解析:无论是代谢性酸碱失衡还是呼吸性酸碱失衡都可引起pH值改变。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包括
以上都是
解析:1.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包括凝固法(也称为生物学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学法(又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2.免疫学法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4.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多采用发色底物法;AT-Ⅲ抗原测定多采用免疫学方法。AT-Ⅲ抗原和AT-Ⅲ活性以同时测定为佳。临床意义:①AT-Ⅲ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②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后者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DIC和肝脏疾病等。
[单选题]脑膜炎奈瑟菌需要在浓度为( )的二氧化碳环境中才能良好生长
5%~10%
解析:脑膜炎奈瑟菌需要在浓度为5%~10%的二氧化碳环境中才能良好生长。
[单选题]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流感病毒的核蛋白抗原的差异,可将其分为甲流、乙流和丙流
解析:根据流感病毒的核蛋白抗原和基质蛋白的差异,可将其分为甲流、乙流和丙流。
[单选题]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时,检查管型应观察的低倍视野数为
20个
解析:检查管型应观察20个低倍视野,分别记录每个视野的细胞或管型数,平均报告。
[单选题]以下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可能机制错误的是
抗原合成过程的某些环节发生异常,如碱基化异常,导致蛋白质异常降解产物的产生
解析: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可能机制为:①基因突变;②细胞癌变过程时原本不表达的某些基因被激活;③抗原合成过程的某些环节发生异常,如糖基化异常,导致蛋白质异常降解产物的产生;④胚胎时期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⑤某些基因产物尤其是信号转导分子的过度表达;⑥外源性基因(如病毒基因)的表达。
[单选题]临床化学检验发展的特点
以上都正确
解析:临床化学检验发展的特点在技术方面达到了自动化,试剂的多样化,方法学的标准化;在内容方面有床边检验的兴起和分子生物的应用等。
[单选题]经抗酸染色找到结核菌报告为"+++"的细菌数量为
每个油镜视野1~10个
解析:涂片抗酸染色每个油镜视野发现抗酸性分枝杆菌1~10个,可报告为+++。
[单选题]正常人血液pH为
7.35~7.45
解析:正常人血液pH值为7.3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