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关系模型

题目: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的模型是( )。

解析:本题考查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常见的数据模型有三三种,分别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目前最普遍应用的是关系模型。此外,今年发展的面向对象模型也逐渐成为主流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描述实体间的关系;网状模型用图结构描述实体间的关系;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描述实体间的关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计算报表中学生的年龄的最大值,应把控件源属性设置为( )。
  • =Max(【年龄])

  • 解析:本题考查报表控件源的知识。控件来源必须以“=”引出,控件来源可以设置成有关字段的表达式,但是字段必须用“口”括起来。

  • [单选题]下列关于Applet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Java中不支持向Applet传递参数


  • [单选题]以下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 int d=1: fun(int p) {static int d=5;d+=p; printf("%d",d);return d; } main() {int a=3;printf("%d\n",fun(a+fun(d)));}
  • 61515

  • 解析:解析:静态局部变量在编译时赋初值,即只赋初值一次,在程序运行时它已有初值。以后每次调用时不再重新赋初值而只是保留上次函数调用结束时的值,而对自动变量赋初值,不是在编译时进行的,而在函数调用时进行,每调用一次函数重新给一次初值,相当于执行一次赋值语句。本题在程序开头定义了全局变量d并赋初值1,在被调函数fun()中,定义了静态局部变量d,初值为5。在第一次调用函数fun时,d初值为5,P由主函数传递过来的值为1,则d=d+p=5+1=6,由于d是静态局部变量,在函数调用结束后,它仍保留d=6。再次调用fun函数,d的初值为6,而由主函数传递的p的值为9,则此时d=d+p=6+9=15,最后打印输出d的值并返回主函数。

  • [单选题]下列关于索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下列关于索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SQL中的索引是显式索引

  • 解析:SQL中的索引是隐式索引。在SQL的基本表中用索引机制来弥补没有关键码的概念,索引属于物理存储的路径概念。

  • [单选题]下列关于C++程序中使用提取符和插入符的输入/输出语句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提取符和插入符都是双目运算符,它们要求有两个操作数


  • [单选题]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int f() { static int i=0; int s=1 s+=i;i++; return s;} main() { int i,a=0; for(i=0;i5;i++)a+=f(); printf(“%d\n",a);}
  • 15

  • 解析:解析:函数的静态局部变量在编译时就赋初值,即只赋初值一次,在程序运行时它已有初值;以后每次调用函数时不再重新赋值,而只是保留上次函数调用结束时的值。

  • 推荐下载科目: 计算机二级 微软认证 思科认证 软考初级 职称计算机 通信工程师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 计算机操作员高级 其他 LTE认证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