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U盘病毒是对利用autorun、info文件特性进行传播的病毒统称。()
解析:答案:正确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关于Word表格处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对表格中的数据只能进行升序排列
[单选题]●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路称为总线,一次传输信息的位数通常称为总线的 (9) 。(9)
宽度
解析:A
试题(9)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
数据总线负责整个系统数据流量的大小,而数据总线宽度则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数据总线的宽度(传输线根数)决定了通过它一次所能传递的二进制位数。显然,数据总线越宽,则每次传递的位数越多,因而,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在内存和CPU之间数据交换的效率。虽然内存是按字节编址的,但可由内存一次传递多个连续单元里存储的信息,即可一次同时传递几个字节的数据。对于CPU来说,最合适的数据总线宽度是与CPU的字长一致。这样,通过一次内存访问就可以传递足够的信息供计算处理使用。过去微机的数据总线宽度不够,影响了微机的处理能力,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的IBM PC所采用的Intel 8088CPU的内部结构是16位,但数据总线宽度只有8位(称为准16位机),每次只能传送1个字节。
由于数据总线的宽度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常简单地据此将计算机分类,称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等。
地址总线的宽度是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在计算机里,所有信息都采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地址也不例外。原则上讲,总线宽度是由CPU芯片决定的。CPU能够送出的地址宽度决定了它能直接访问的内存单元的个数。假定地址总线是20位,则能够访问220B=1MB个内存单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发的新微处理器,地址总线达到了32位或更多,可直接访问的内存地址达到4000MB以上。巨大的地址范围不仅是扩大内存容量所需要的,也为整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磁盘等外存储器在内),甚至还包括与外部的连接(如网络连接)而形成的整个存储体系提供了全局性的地址空间。例如,如果地址总线的标准宽度进一步扩大到64位,则可以将内存地址和磁盘的文件地址统一管理,这对于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信息共享时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复制、避免工作中的其他开销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对整个系统保密安全的防护等。
对于各种外部设备的访问也要通过地址总线。由于设备的种类不可能像存储单元的个数那么多,故对输入输出端口寻址是通过地址总线的低位来进行的。例如,早期的IBM PC使用20位地址线的低16位来寻址I/O端口,可寻址216个端口。
由于采用了总线结构,各功能部件都挂接在总线上,因而存储器和外设的数量可按需要扩充,使微型机的配置非常灵活。
参考答案
(9)A
[单选题]
B. SCO-Unix
C. Windows95
D. WindowsforWorkgroup
WindowsforWorkgroup
解析:解析:此题是对各种网络操作系统产品的描述。其中NetWare首次将容错引入NOS领域,其双机热备份功能是目前NOS领域中最为优秀的容错方式。Solaris是UNIX操作系统的变种,它是由Sun公司为自己生产的网络服务器设计的操作系统,Linux是可以工作在微机上的UNIX产品,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Linus于1991年开始开发。WindowsNT是由Windows图形拥护接口和基于OSL2的LANManager融合后的产物,分为Server和Workstation两种版本。WindowsforWorkgroup是典型的对等局域网络操作系统
[单选题]
B. 封装性
C. 兼容性
D. 继承性
继承性
[单选题]当关系只和S自然联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17)。
外联接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内联接、外联接、左外联接和右外联接的理解。左外联接以左边关系为参照系,将所有左边关系的元组以及右边关系中满足条件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右外联接以右边关系为参照系,将所有右边关系的元组以及左边关系中满足条件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左外联接能够把只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但不能把S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右外联接能够把S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但不能把及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外部并操作的概念是:如果R和S的关系模式不同,实现R与S的并操作所构成的新关系的属性由只和S的所有属性组成(公共属性只取一次),新关系的元组由属于尺或属于S的元组所构成,同时元组在新增加的属性上填入空值。外联接既能够把只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又能把S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