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动脉导管未闭
题目:先天性心脏病中最有可能自然闭合的是
解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其中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最常见,这3种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后均有可能自然关闭。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室间隔缺损有20%~50%可以自然关闭,关闭年龄多在7~12个月之间,60%在3岁以内,90%在8岁以内。房间隔缺损自然关闭达30%,年龄多在7个月~8岁。动脉导管未闭约80%在出生后3个月,95%在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的关闭。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憋喘2d”来诊。查体:T38℃,R64次/min;面色苍白,烦躁,呻吟;双肺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少量中小水泡音;HR160次/min;肝肋下2cm,质软。胸部X线片:双肺透亮度增加,双下肺纹理增粗。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腺病毒
吸痰防止呼吸道阻塞
解析: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A
问题 3 答案:E
[单选题]患儿女,9岁。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之内患肺炎数次.易感乏力,活动后有气促但无发绀。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4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2心音较亢进,心尖区闻及短促舒张期杂音。心电图:左、右心室肥大。胸部X线片:两肺充血,左、右心室均大,以左心室为显著,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偏小,最可能诊断为
室间隔缺损
解析:B。室间隔缺损患儿多消瘦、乏力、气短、多,汗,易患肺部感染十易导致心衰,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响亮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左右心室均肥大,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血增多,主动脉弓影较小。
[单选题]关于原发型肺结核,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肺部原发病灶多位于肺尖部
解析:C。肺部原发病灶多位于肺门。
[单选题]女,8岁,近2年经常上腹痛,腹胀,晨起恶心,有时呕吐,饮食量少,其父近期纤维胃镜检查诊为浅表胃炎、Hp(+),该患儿应选择以下哪项检查
纤维胃镜+胃窦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
解析:D。小儿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为52.6%~62.9%,Hp被根除后溃疡的复发率即下降,说明Hp在溃疡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当前公认诊断溃疡病准确率最高的方法。幽门螺杆菌检测①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与培养;②尿素酶试验:尿素酶试剂中含有尿素和酚红, Hp产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产生氨,后者使试剂中的pH上升,从而使酚红由棕黄色变成红色。
[单选题]生后1天新生儿白细胞20×109(上标)/L,N 0.65,L0.35,幼稚细胞偶见,提示该新生儿为
正常
解析:A。初生时白细胞总数(15~20)×109/L,生后6~12小时达(21~28)×109(上标)/L然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2×109(上标)/L,婴儿明白细胞数维持在10×109(上标)/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0.65,淋巴细胞约占0.30。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下降,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约相等;之后淋巴细胞约占0.60,中性粒细胞约占0.35,至4~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此外,初生儿外周血中也可出现少量幼稚中性粒细胞,但在数天内即消失。
[单选题]关于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哪一条是错误的
绝大多数不合并有智力低下
解析:D。脑性瘫痪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以出生后非进行性运动发育异常为特征,一般有以下表现:运动发育落后和瘫痪肢体主动运动减少、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和反射异常。一半以上脑瘫患儿可能合并智力低下、听力和语言发育障碍,其他如视力障碍、癫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