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
题目: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解析:解析: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同类客体是对直接客体的概括,而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概括。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作为同一类客体的社会关系具有相同的或者相近的性质。只有依据同类客体,才能对犯罪作科学的分类,建立严密、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一种犯罪可以同时侵害数个直接客体。比如,抢劫罪既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所以选项B的表述是错误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张某参与赌博,输给李某现金2万元后,要抢回这笔钱。李某为了防止钱被抢走,打伤了张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
故意犯罪
解析:解析:李某的行为是为了保护非法所得,而不是保护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所以,并不具有合法的防卫意图,不能认为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而是故意犯罪。
[多选题]秦朝民间相告分为( )。
公室告
非公室告
解析:BD
[单选题]听力原文:行为犯从犯罪既遂形态的角度看,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属于( )。
行为犯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行为犯。行为犯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即视为犯罪既遂。行为犯的特征之一是:只需存在法律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完成,无须发生实际损害结果或存在现实的危险结果,就成立既遂。如诬告陷害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本题中的罪名也符合这一特征。
[单选题]在中国古代“法”与“律”同义是从( )起。
秦汉时期
解析:解析:从《尔雅.释诂》中可以了解到,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两字已经同义了。
[多选题]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演绎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的方法和辩证推理的方法。下列各种情形中需要采用辩证推理方法的有( )。
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出现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
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
解析:解析:辩证推理也叫实质推理,指在遇法律规定不明或推理前提存在矛盾的命题的情况下之推理。本题所述均是法律规定方面需要实质推理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