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缺氧

题目:在形成肺动脉高压的各种因素中,能通过干预而得到改善的是

解析:本题属理解判断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考生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基本理论的理解。(1)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但部分缺氧通过氧疗是可以改善的,如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经过治疗,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得到纠正后,肺动脉压可明显降低,甚至可恢复到正常范围,故A为正确答案。(2)肺血管解剖结构的变化,可形成肺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这种慢性结构的改变是难于纠正的,而肺小动脉管壁增厚、肺血管重塑均属于此类,故可排除B、E。(3)血容量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往往多由慢性缺氧后渐代偿而形成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也是难以纠正,故可排除C、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2岁患儿,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9mm,无临床症状,既往未接种卡介苗,下列哪项处理正确
  • 应用异烟肼治疗9~12个月

  • 解析:既往未接种卡介苗,但是有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9mm 这个阳性体征,说明小孩已患结核病,要规范治疗1~2年,选D。

  • [单选题]对甲类传染病实施隔离措施时,应当遵循的公共卫生处理原则是
  • 全社会参与原则

  • 解析:在对甲类传染病实施隔离措施时,采取的是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 [单选题]心电图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最可能的诊断是
  •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解析:本题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在相继的心动周期中逐渐延长,最后发生QRS波脱漏,即P波出现后,未能下传心室。如此周而复始,表现为数个P波,有一个P波未能下传心室,可能形成3:2或5:4传导,显然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固定,不会逐渐延长。

  • 推荐下载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正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中医全科学(副高) 推拿学(副高) 输血技术(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5) 超声波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8) 公共卫生管理 儿科主治 放射医学(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