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严格需氧的革兰阴性球菌

题目:脑膜炎双球菌为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正常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水量的简单计算方法是
  • 婴儿每日需水量150ml/kg,以后每3岁减去25ml/kg


  • [单选题]全球感染结核菌最高的地区是
  • 亚洲


  • [单选题]小儿重症肺炎不能进食时,合适的补液为
  • 1:4含钠液


  • [单选题]DIC时最能反映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指标是
  • 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减少,抗凝血酶Ⅲ明显减少

  • 解析:D。其余是反映纤维蛋白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检查。

  • [多选题]提示:下腔静脉造影术后7天开始,患儿右下肢(造影穿刺侧)增粗。右足背动脉搏动亦有所减弱,局部皮肤温度无变化,局部无波动感。与此同时,腹水增多,腹胀加剧,入院第36天(造影术后20天)行腹腔穿刺,腹水外观清亮,镜检未见细胞,蛋白定量为1.0g/L,培养阴性。上述体征提示该患者可能出现了哪些病情变化
  • 右侧股静脉栓形成

    髂外静脉血栓形成

  • 解析:本问提示有两个方面:一是右下肢肿胀;二是腹水加重。此时,患儿是下腔静脉造影后7天出现右下肢(造影穿刺侧)增粗,局部皮温无变化。同时,腹水增多,腹水外观清亮,未见细胞,蛋白定量3g/dl,细菌培养阴性。根据这些特点,下肢肿胀是水肿还是血肿?如果是血肿,根据提示,局部无波动感,另外单纯右下肢血肿不能解释腹水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排除C项。关于右下肢局部水肿,是由于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炎性肿胀?还是由于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加上患儿的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患儿右下肢局部皮肤温度无变化,不符合炎性肿胀。因为炎性肿胀有“红、肿、痛、热”表现。因此,也可以排除右下肢蜂窝组织炎。如上述所分析的,患儿右下肢局部肿胀很可能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加上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患儿原有下腔静脉上段血栓形成,在引起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加上7天前局部静脉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可以在局部诱发新的血栓形成。就其部位而言,我们必须看到该患儿除右下肢肿胀外,还有腹水的增加。血栓形成的部位有可能在右侧股静脉、右骼外静脉、下腔静脉,或一处或多处并存,所以,B、E、G项均为正确答案。另外,右侧股静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肿胀可压迫同侧的股动脉,以致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至于心力衰竭引起的下肢水肿,应该是双下肢水肿且伴有肝脏肿大。如果是全心衰或左心衰可有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表现。因此,F项是错的。根据提示,患儿腹腔穿刺腹水检查的结果是,腹水清亮、无细胞成分、蛋白含量不高、培养阴性。这些不符合原发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表现。

  • [单选题]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下列错误的是
  • 有酸中毒的立即予以5%碳酸氢钠静推

  • 解析:5%碳酸氢钠为高渗液,应稀释后缓慢滴人,否则易诱发出血。

  • [单选题]患儿男,14岁,乏力、面色苍白6个月,一年前有急性肾炎病史,近2个月夜尿增多,血压140/90mmHg,尿常规:PRO(+~++),RBC 3~5个/HP。血常规示Hb 98g/L。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迁延性肾炎


  • [单选题]女,10岁,黄疸、肝大、肢体震颤4、5个月,患儿口齿不清,动作僵硬。肝肋下4cm,质硬,裂隙灯下可见角膜边缘有棕黄色环,最可能的诊断
  • 肝豆状核变性

  • 解析:E。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缺陷病。肝脏受累多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反复出现疲乏、食欲差、呕吐、黄疸、水肿或腹水等;神经系统损害早期主要是构语困难、动作笨拙或震颤、不自主运动、表情呆板等,晚期精神症状更为明显;角膜K-F环常随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是本病特有的体征,初期需用裂隙灯检查。

  • [单选题]关于呼吸机治疗的目的下列哪项不正确
  • 增加吸入氧浓度


  •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颌面外科学(正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 康复医学(正高) 小儿内科学(副高) 中医眼科学(副高) 核医学(副高) 妇产科护理(副高) 病案信息技术(副高) 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38)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全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