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根据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___。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___处罚。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A
犯罪中止、免除、减轻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单选题]旧中国反动派正式公布的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宪法》,又称“贿选宪法”颁布于( )。
正确答案 :A
1923年
解析:A“贿选宪法”于1923年由北洋军阀曹锟政府颁布。
[单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正确答案 :C
“杜鲁门主义”提出
解析: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成为了冷战开始的标志。其他三项都是发生在冷战初期的热点事件。故答案为C。
[多选题]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BC
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当受到谴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罪过的表现形式和本质。行为人的罪过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特定的行为构成犯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具备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所以,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是罪过的表现形式,选项AB是正确的。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犯罪的故意与过失是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并应对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是因为刑事责任理论认为,对于是否实施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任何正常人都具有进行选择的相对自由。实施或者不实施某一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都是通过 人的意识和意志的积极作用,通过相对自由意志的选择和支配来实现的。行为人在相对自由的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选择实施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犯罪行为,不仅从客观方面危害了社会。而且在主观上也具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这就使他对国家产生了罪责。国家据此对行为人认定有罪并追究他的刑事责任,是合乎情理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当受到谴责,选项C是正确的。在选项D中,所谓“主观归罪”,是指仅仅根据行为人的主观上的犯罪意图就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问其行为在客观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观归罪是与客观归罪相对的。客观归罪是指仅仅根据行为人在客观上的行为以及行为对社会在客观上造成的危害就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问其主观上的罪过。显然,坚持罪过责任原则,反对的不是主观归罪,而是客观归罪。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单选题]转委托是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将其享有的代理权的全部或一部分转委托给他人行使的行为。其中,接受转委托的人叫做复代理人或再代理人。相应地,代理人选任复代理人,并向其转授代理权的权利称为复任权。从各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总体讲,称做复代理关系。
正确答案 :E
甲委托乙,欲将其一批棉花存放于乙所属的仓库。乙将棉花运到仓库时发现该仓库库房严重破损,且最近两天内可能有大雨。而此时又无法与互甲取得联系,无奈之下,乙决定将这批棉花转至丙的仓库内存放,委托丙代为管理
解析:转委托定义的要点是: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代理人将其享有的代理权的全部或一部分转委托给他人。A项代理人将其享有的代理权的全部或一部分转委托给他人,不符合定义要点;B项李某私自把权力转移给吴某,不符合定义要点;C项没有涉及代理人转移代理权的问题,不符合定义要点。D项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