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侵袭性牙周炎

题目:患者,女,14岁。口腔检查见上下前牙移位,松动Ⅰ~Ⅱ度,X线显示第一磨牙牙槽骨弧形吸收至根中1/2,上下前牙牙槽骨水平吸收至根1/2~2/3。

解析:4.据题干描述,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青少年牙周炎。伴放线放线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致病机制为产生白细胞毒素,损伤乃至杀死白细胞,抑制中性多形核白细胞趋化,产生内毒素和成纤维细胞抑制因子。青少年牙周炎在治疗上应该早期治疗,调整机体防御功能,适当时同时使用阿莫西林和四环素作为辅助治疗,定期复查和进行必要的后续治疗。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属纯黏液腺的小涎腺是
  • 腭腺

  • 解析:属纯黏液腺的小涎腺是腭腺。

  • [单选题]口腔颌面部外伤后组织容易肿胀的原因
  • 血运丰富易形成血肿


  • [单选题]下列关于修复性牙本质正确的是
  • 存在于受刺激相应的髓腔端

  • 解析:修复性牙本质也称反应性牙本质或第三期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病等而遭受破坏时,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及胞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受损的成牙本质细胞部分发生变性,部分细胞可继续形成牙本质。发生变性的细胞可由牙髓中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取代,形成新的成牙本质细胞,在受损处相对的髓腔壁处形成牙本质以保护牙髓,此种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数目少而弯曲,有些区域仅有少数小管或不含小管。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时,成牙本质细胞常常被包埋在形成很快的间质中,此后这些细胞变性,遗留一个空隙,很像骨组织,此时称为骨样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与原发性牙本质之间常有一条着色较深的线所分隔。

  • [单选题]唇裂发生的时间是胚胎
  • 6~7周

  • 解析:在胚胎第6~7周时,面部各突起如未能正常联合,则形成面部发育异常。唇裂多见于上唇,由一侧或两侧的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融合或部分融合所致。故选C。

  • [单选题]男,75岁。戴用全口义齿2周后,自觉下颌牙槽嵴普遍疼痛或压痛,不能长时间戴用义齿,面颊部肌肉酸痛,检查口腔黏膜无局部异常表现,其主要原因是
  • 垂直距离过高

  • 解析:题目所述情况多由于垂直距离过高所致。

  • [单选题]能增强釉质抗剪切强度的结构是
  • 绞釉


  • 推荐下载科目: 肾内科(正高) 肿瘤内科(正高) 超声医学技术(正高) 眼科学(副高) 心电学技术(副高) 口腔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5) 心电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7)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临床三基(护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