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ASMA

题目:患者女,13岁,因“乏力、纳差1个月余,伴眼黄20天、烦躁1天”入院。患者有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否认肝炎家族史、输血史和损肝药物应用史。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6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4U/L、总胆红素195.9μmmoI/L、直接胆红素122μmmol/L、类风湿因子578U/ml,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以下哪项检测有助于诊断

解析:抗平滑肌抗体(ASMA)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异的血清学标志抗体。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浅部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
  • 25℃

  • 解析:浅部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22~28℃。

  • [单选题]酶免疫技术用于样品中物质的定量测定(EIA)是基于
  • 含酶标记物的免疫复合物中的酶可催化底物成色,其色泽与待测物量相关

  • 解析:酶免疫技术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 [多选题]结核分枝杆菌 ( )
  • 经金胺“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可发生荧光

    为兼性胞内寄生菌

    在液体培养基中多为表面生长,形成菌膜,且干燥易碎而沉于管底


  • [多选题]关于血液凝固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正常人血液中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共有14个

    可溶性纤维蛋能在FⅩⅢa的作用下转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

    Ⅱa可以激活凝血因子Ⅴ和Ⅷ

  • 解析:正常人血液中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共有14个,参与内源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有FⅫ、Ⅺ、Ⅹ、Ⅷ、Ⅴ、Fg和凝血酶原等,Ⅶ是外源性凝血因子特有的。可溶性纤维蛋能在FⅩⅢa的作用下转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硫酸钡吸附血浆中不含有Fg、Ⅹ、Ⅴ等因子,还有的Ⅶ。Ⅱa可以激活凝血因子Ⅴ和Ⅷ。

  • [单选题]在观察有折光力的微生物时,应用的显微镜是
  • 暗视野显微镜


  • [单选题]下列涂片法白细胞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涂片尾部幼稚细胞多


  • [单选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有
  • 以上都是

  • 解析:结核菌素试验、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全血干扰素测定法、结核T细胞检测都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

  • [单选题]关于浆膜腔积液细胞分类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的积液

  • 解析:浆膜腔积液细胞分类意义:漏出液(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的积液为漏出液)中细胞较少,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中细胞种类较多:①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结核性积液早期等。②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病毒、肿瘤或结缔组织病等所致的渗出液,以及风湿性胸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尿毒症等所致浆膜腔积液。③浆细胞增多:浆细胞增多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浸润浆膜引起的积液。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所致的渗出液中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血胸、气胸,也可见于肺梗死、寄生虫或真菌感染、过敏综合征、药物反应、风湿病、间皮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腹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慢性腹膜透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淋巴瘤及包虫囊肿破裂等。⑤间皮细胞增多:间皮细胞增多常提示浆膜受刺激或浆膜损伤。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正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中医肛肠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副高) 妇产科护理(副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副高) 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2) 口腔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公卫执业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