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P波切迹第一峰代表右心房除极 P波切迹第二峰代表左心房除极 P波切迹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除极 正常人P波峰间距不超过0.03s
题目:下列关于P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解析:左心房肥大表现为P波电压增高、时间增宽、峰间距>0.04s、电轴偏移和复极改变,这种改变不仅见于左心房肥大,也可见于心房负荷增加、房内阻滞等情况。近年,国际心电图指南建议使用术语"左心房异常"来代替"左心房肥大"更为合理。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以下情况可引起右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
前间壁心肌梗死
[单选题]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阻滞部位均位于希氏束以下的束支系统
解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可位于房室结、希氏束和双侧束支水平。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阻滞部位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起搏点就会发放激动,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一般为40~60次/分)或室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以交界性逸搏心律多见。如出现室性逸搏心律,往往提示发生阻滞的部位较低。由于心房与心室分别由两个不同的起搏点激动,各自保持自身的节律,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毫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单选题]所谓的3支冠状动脉病变是指
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发生病变
解析:所谓的3支冠状动脉病变是指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均发生病变,左主干病交等同于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两支病变。
[单选题]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解析: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延长,大于PP间距;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为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单选题]关于固有心率的阐述,错误的是
固有心率≥80次/分为阳性
解析:固有心率的正常值为(101±11)次/分,其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固有心率≤80次/分为阳性,提示窦房结功能障碍;固有心率估计值的计算公式为:118.1-0.57×年龄;为排除自主神经对窦房结自律性的影响,测定固有心率时,应静脉注射阿托品和心得安。
[单选题]下列哪种心律失常听诊时节律,速率可以正常
心房扑动伴4∶1传导
[单选题]不会引起QRS波群增宽的是
早期复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