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抵押权
题目:下列权利中,其客体既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的是( )。
解析:解析:地上权的客体是土地,为不动产,A项不符合要求。而抵押物既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故B项正确。相邻权是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典权属于不动产物权中的用益物权,因此C、D项不符合要求。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犯罪未遂表现为( )。
未完成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单选题]甲男(15岁)与乙女(13岁)在同一所中学上学,二人在参加校文体活动时相识并成为好友,关系日渐密切。某日二人在公园发生性关系时被发现。据甲交待,二人还曾在自己家中发生过一次性关系。甲、乙均表示是双方自愿。乙的家长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经调查二人确属自愿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甲的行为( )。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解析: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本题中,甲、乙双方发生性关系是完全自愿,而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因此符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C是正确的。
[单选题]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权决定扣押或者拆检公民信件的国家机关是( )。
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
解析:解析:根据《宪法》第40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故选B项。
[单选题]某甲在国家机关任职,某乙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某甲送去5万元的好处费。某甲答应给某乙办事,但因故未成。于是某乙要求某甲退还好处费,某甲拒不退还,并威胁某乙如果再来要钱就告某乙行贿。某甲的行为构成( )。
受贿罪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385条规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至于有没有为他人办事,有没有为他人谋取了利益,不影响受贿罪的构成。某甲事后拒不返还好处费的行为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不另行成立犯罪。
[多选题]下列犯罪中,只能由首要分子才能构成的是( )。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刑法》第242条第2款)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刑法》第291条)只能由首要分子才能构成;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刑法》第290条)和聚众哄抢罪(《刑法》第268条)既可以由首要分子构成,又可以由积极参加人员构成。
[单选题]法律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法的作用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是一样的。 ( )
错误
解析:解析:法律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法律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是就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分别而言的,两者揭示的是法律不同层次的作用,含义是不同的。
[单选题]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法是( )的体现。
统治阶级整体意志
解析:解析: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这种整体意志不是个别人的意志或任性,也不是个人意志的机械相加。
[单选题]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情形?( )
姜杰遇到进行抢劫的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
解析:解析:A项是人道主义免责;B项是时效免责;D项是协议免责;C项是正当防卫,属合法行为,不存在减免责的问题。
[单选题]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怎样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这是法的( )。
预测作用
解析:解析:法具有规范性、确定性的特点,人们可以依照法律预先估计到他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这就是法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