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根据犯罪构成理论,并结合刑法分则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C
丙深夜人室盗窃,被主人李某发现后追赶。当丙跨上李某家院墙,正准备往外跳时,李某抓住丙的脚,试图拉住他。但丙顺势踹了李某一脚,然后逃离现场。丙构成抢劫罪
解析:解析:A说法正确,甲某伤害村长高某的行为不属于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过程中所必须要求的“当场”使用暴力的情节,在时间上与盗窃罪相隔断,在空间上也不属于直接侵害财产的现场(盗窃的现场在胡某的家里),所以不能转化为抢劫罪,两罪应实行数罪并罚。B说法正确,乙某一行为触犯两罪名,属想象竞合犯,不数罪并罚。C说法错误,丙“顺势踹了李某一脚”,不构成“当场使用暴力”,不转化为抢劫罪。D说法正确,丁的行为已不属于“乘人不备公然夺取”,而是符合抢劫罪构成要件。
[多选题]历史上属于中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包括( )。
正确答案 :ABD
朝鲜
越南
日本
解析:ABD
[单选题]我国对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的设立实行( )。
正确答案 :D
行政许可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我国法人设立的原则。我国对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社团法人的设立实行的是行政许可主义。
[单选题]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许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正确答案 :A
犯罪预备
解析:解析: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本题中甲的行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只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应该属于犯罪预备,因此A是正确的。
[多选题]下列犯罪中,不属于必要共同犯罪的是( )。
正确答案 :BD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甲欲杀乙,时逢丙亦与乙有仇,遂二人合作杀死了乙
解析:解析:选项A中的行为人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行为,不是刑法中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在1979年《刑法》中,胁从犯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但新《刑法》已将其取消;选项D参见《刑法》第28条的规定。
查看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