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归心、肺、胃三经,既能养肺胃之阴而生津润燥,又能清心而除烦的是( )
  • 正确答案 :A
  • 麦冬

  • 解析: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心经;具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主治胃阴虚证,肺阴虚证,心阴虚证;既能养肺胃之阴而生津润燥,又能清心而除烦;对此三经,无论是阴虚有热,或温病热邪伤及其阴所致之症,皆为常用要药。

  • [多选题]治疗痰热惊痫,宜选( )
  • 正确答案 :BCE
  • 胆南

    竹沥

    天竺黄

  • 解析:胆南星、竹沥、天竺黄均有清热化痰定惊的作用,故可用于痰热惊痫。

  • [单选题]根据《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暂行)》,可以单色印刷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的是
  • 正确答案 :B
  • 使用说明书和大包装


  • [单选题]酒炙黄连属于:
  • 正确答案 :A
  • 相反为制

  • 解析:制药原则,来源:[清]徐灵胎(大椿)《医学源流论》:1、相反为制(反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茱萸制黄连、酒炙黄连、盐水益智仁。2、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胆汁炙黄连\盐水制知母/黄柏、酒炙仙茅/阳起石、蜜炙百合/甘草。3、相畏(/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南星。4、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实、米泔水制苍术;煨木香。故此题应选A。

  • [单选题]患者,男,62岁,双下肢浮肿两天,伴有小便量少,不思饮食,心悸,失眠。宜首选的药物是( )
  • 正确答案 :B
  • 茯苓

  • 解析:根据上诉病症描述,该患者应用茯苓。茯苓具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症。故B正确。

  • [单选题]善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的药物是( )
  • 正确答案 :C
  • 小茴香

  • 解析:小茴香善散肝经寒凝,为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要药。

  • [单选题]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包括
  • 正确答案 :B
  • 灰分


  • [多选题]厚朴大黄汤与下列哪些方剂的药味相同( )
  • 正确答案 :AD
  • 小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材的断面散有"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 正确答案 :E
  • 茅苍术

  • 解析:茅苍术: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故本题应选E。

  • [单选题]酸性条件下显红色的化合物是
  • 正确答案 :C
  • 花色素


  • [单选题]除另有规定外,胶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
  • 正确答案 :D
  • 15%


  • [多选题]全蝎的性状特征:
  • 正确答案 :ABCDE
  • 头胸部、前腹部扁平长椭圆形

    后腹部呈尾状

    背面绿褐色,可见5条隆脊线

    质脆易断

    气微腥,味咸

  • 解析:全蝎头胸部、前腹部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厘米。头胸部呈绿褐色,背面绿褐色,可见5条隆脊线。后腹部棕黄色,6节,末节有锐钩状毒剌。体轻,质脆易断。气微腥,味咸。故正确答案为ABCDE。

  • [单选题]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肺、脾、肾

  • 解析: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肺、脾、肾。肺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体现于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故B正确。

  • [单选题]青黛的用法是( )
  • 正确答案 :C
  • 入丸散

  • 解析:青黛不溶于水,故以入丸散为宜。

  • [单选题]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90%的乙醇溶液是其的
  • 正确答案 :E
  • 潜溶剂


  • [单选题]《中国药典》现行版是
  • 正确答案 :B
  • 2015年版


  • 查看原题

    推荐下载科目: 血液病学(副高) 病理学(副高) 疼痛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副高) 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5)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4)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 CT技师 乡镇执业助理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