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不构成犯罪

题目: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正确理解为( )。

解析:解析: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触犯刑法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的意义为:“不构成犯罪”。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在以下选项中,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
  • 年满18周岁,智力和精神状况正常的自然人

    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 解析:解析:一般情况下,只有年满18周岁,智力和精神状况正常的自然人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也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C均不符合上述条件,AD是正确答案。

  • [多选题]刑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包括( )。
  • 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 解析:解析:《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 [单选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 )三读通过。
  • 1912年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的时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排除A项、B项和D项。

  • [多选题]三法司由( )组成。
  • 刑部

    大理寺

    都察院

  • 解析:解析:三法司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组成。没有锦衣卫。

  • [多选题]以下属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涵义的有( )。
  •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平等地予以追究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和守法上都一律平等

  • 解析:解析: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涵义是:第一,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切领域内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就是守法上的平等;第二,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平等地予以追究,也就是司法上的平等;第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也就是反对特权。

  • [单选题]法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和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得以进行的。 ( )
  • 正确


  •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 单行刑法

  • 解析:解析:根据理论,《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广义刑法的单行刑法。

  • [单选题]醉酒的人犯罪,( )。
  • 应当负刑事责任

  •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成考 自考公共课 考研 法律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