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逻辑网络设计
题目:五阶段周期是较为常见的迭代周期划分方式,将网络生命周期的一次迭代划分为需求规范、通信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和实施阶段共五个阶段。其中搭建试验平台、进行网络仿真是( )阶段的任务。
解析: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由于软硬件故障可能造成数据库中数据被破坏,数据库恢复就是 () 。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数据库恢复,如:定期将数据库作备份;在进行事务处理时,对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的全部有关内容写入 ()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设立 () ,把内存缓冲区内容还未写入到磁盘中去的有关状态记录到该文件中;当发生故障时,根据现场数据内容及相关文件来恢复系统的状态。
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重新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将数据库做镜像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解析:D,A,C
[单选题]()属于无线局域网 WLAN 标准协议
802.11
解析:解析:IEEE802.11: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IEEE)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
[单选题]在除臭剂中,只有白熊牌的能提供一次性全天除臭效果,并且只有白熊牌的能提供雨林檀香味。如果上述广告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不可能是真的?
只有Ⅰ。
解析:解析:题干断定:在除臭剂中,只有白熊牌的能提供一次性全天除臭效果,不可能红旗牌除臭剂也能提供一次性全天除臭效果,因此Ⅰ不可能真。
[单选题]以下叙述中,( )不属于可行性分析的范畴。
分析现有系统存在的运行问题
[单选题]逆向工程可用于维护已有的软件,逆向工程能够(32)。
分析源程序,从源程序导出程序结构
解析:解析:逆向工程(Revere Engineering)的概念起源于商业或军事领域硬件的分析,目的是在不了解或很少了解最初生产过程的情况下,从最终产品推断出其设计方案。在软件领域,逆向工程是为了恢复错误的、不完整的或难以获得的文档信息。其目标不再是复制系统,而是获得对一个系统和它的结构在设计层的充分理解,以帮助维护、增强性能,或者支持替换。逆向工程可的研究对象是现存软件系统,而不是需求。另外,逆向工程本身并不会改变目标系统,也不会基于被逆向的系统创建一个新系统,它只是一个检查的过程,不是一个改变或复制的过程。
[单选题]关于决策支持系统(DS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比较,正确的是(38)。 DSS的(39)部分使决策者很容易地访问并处理DSS,且可使用普通的商业术语或词组。
DSS支持个人、小组和整个组织,MIS主要支持组织
[单选题]
B. 信息系统分析阶段
C. 信息系统设计阶段
D. 信息系统实施阶段
信息系统设计阶段
解析:解析:在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建立了信息系统的目标,已经回答了“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为解决该问题系统应干些什么”的问题,正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系统应该怎么去干”则由系统设计阶段解决。
[单选题]
B. RTCP
C. SNMP
D. IMCP
HTTPB. RTCP
解析:解析:TCP/IP协议组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网络层用来方便地连接各种通信子网,负责路由选择合适的通信节点,使数据能从源主机发往目的地主机。在互联网层有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和BOOTP协议。互联协议(InternetProtocol,IP)规定了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报文分组)以及所有数据在网际传递时的确切格式规范,定义了一组规则用于指定如何进行报文分组、不可靠数据的递交办法以及报文分组路由选择方法。显然,除了在主机上要采用IP协议外,用来接入通信子网的边界结点(路由器),通信子网中的各通信结点也需要使用IP层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中继(存储-转发)。互联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ICMP)主要用来供主机或路由器报告IP数据报在传输中可能出现的不正常情况,例如:目的地不可到达、超时、参数问题、源端抑制、重定向、回声请求等。地址转换协议(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RARP)用于动态地完成IP地址向物理地址的转换。物理地址通常是指主机的网卡地址,每一网卡都有惟一的地址。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everse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RARP)用于动态完成物理地址向IP地址的转换。可选安全启动协议(BootstrapProtocol,BOOTP)使用UDP消息,提供一个有附加信息的无盘工作站,包括拥有内存映象的文件服务器的IP地址,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以及使用的子网屏蔽。(2)传输层传输层的协议只存在于主机之中,提供主机之间进程与进程的有效数据传输。传输层使用端口号向应用层为进程提供与该端口号相应的服务,在传输层中有TCP协议与UD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规则和约定,它允许互联的网络中不同部分可能有着不同的构造路径的方法、不同的带宽、不同的延迟时间、不同的分组大小和其他不同的参数。为了获得TCP服务,数据的发送方主机与接收主机都要建立起一个端点,形成连接关系,这两个端点都分别称为“套接字”(socket),每一个套接字有一个编号地址,事实上是由该主机的IP地址加上该主机规定的一个16位数据所组成,称为端口(port)。TCP连接是可双向同时进行传输的,也可以是点到点的(每一次连接确切地对应两个端点)连接。传输数据后,必须释放和撤销连接。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DP)提供了无连接数据报服务的规则。这个五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为应用提供了一种方式,允许发送封装好的原始的IP数据报,并且允许不必建立一次连接就可以发送这类数据。在许多应用中,只要有一次请示和一次响应之类的特点,就可以选用UDP协议。UDP协议比TCP协议有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效率(不必再考虑连接的建立与撤销)。(3)应用层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使用的协议,已有不少应用广泛的TCP/IP应用层协议,并正在不断发展。如FTP、HTTP、TELNET、SMTP、DNS等。其中,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Web访问采用的协议分别为简单报文传送协议SMTP(SimpleMessag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送协议FTP(FileTransferProtocol)和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单选题]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免受环境事故的影响属于信息安全的(3)。
物理安全
解析:解析:信息安全中的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媒介层次上对存储和传输的信息的安全保护,它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错误和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