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亚叶酸钙
题目:大剂量应用甲氨蝶呤后,可用( )进行解救。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甲氨蝶呤的用药监护”。大剂量应用甲氨蝶呤后,可利用正常细胞(5~7天)与肿瘤细胞(7~10天)复苏时间差,用亚叶酸钙解救,可减轻本品所致的黏膜损害和骨髓抑制,同时又尽可能多地杀灭肿瘤细胞,提高化疗效果而减少不良反应。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为预防白血病和淋巴肿瘤患者出现尿酸性肾病,可给予降低尿酸药或排酸药(丙磺舒、苯溴马隆),但别嘌醇可增加本品的骨髓毒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其经营、使用的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
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使用该药品
应当协助药品生产企业控制和收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
应当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解析: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其经营、使用的药品存在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使用该药品,协助药品生产企业控制和收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多选题]了解详细药物相互作用,可检索文献
《中国国家处方集》
《马丁代尔药物大典》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物信息源的特点与来源。《中国国家处方集》就临床上常见的20个医学系统的199种常见疾病的物治疗方案提出了选药原则(首选、次选和备选)和用药指导(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重要提示、禁忌证和药物相互作用)。《马丁代尔药物大典》数据库中的每个药物条目不仅提供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动学、相互作用、妊娠及哺乳期用药等常用信息,还可方便快捷地检索药品的分子式、同义名、商品名及制造商信息。
[单选题]为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
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
解析:因维持量给药通常需要4~5个t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增加剂量或者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均不能提前达到稳态,只能提高药物浓度,因此如果患者急需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以迅速控制病情时,可用负荷量(loadingdose)给药法。负荷量是指首次剂量加大,然后再给予维持剂量,使稳态血药浓度(即事先为该患者设定的靶浓度)提前产生。答案选E
[多选题]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时不得采用的手段有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
在商品上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
在商品上伪造生产地址
解析:不正当竞争中的混淆行为包括:①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②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③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④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故选BCD。
[多选题]GMP的适用范围是
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解析:GMP的适用范围于制剂生产的全过程以及制剂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故选CD。
[单选题]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的处理措施不包括
常规静脉给予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解析:本题考查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最快的细胞,抗肿瘤药的细胞毒性首先损伤上皮细胞,导致口腔黏膜反应,如咽炎、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黏膜反应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数情况都与细胞毒类药、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和蒽环类抗生素有关。应对口腔溃疡的措施有:①进行有效口腔护理(常用3%碳酸氢钠、15%过氧化氢、0.1%氯己定溶液漱口)。②真菌感染应用制霉菌素液(1000U/100ml)漱口。③局部应用硫糖铝-利多卡因-苯海拉明组成的糊剂,并应用氯己定口腔溃疡膜、口腔溃疡软膏。故答案选E。
[单选题]易发生水解的药物为
酯类与内酯类药物
解析:水解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属于这类降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等。
[多选题]医疗机构对临床运用抗菌药物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开展调查并做出处理的情形包括
使用量异常增长
经常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
解析: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①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故A正确;②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故D错误;③经常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故C正确;④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⑤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故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