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细菌污染反应

题目:患儿男,5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住院行手术治疗。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用400ml去白红细胞进行机器转流,术后患者开始畏寒、发热,体温38~39℃,持续不退,皮肤黏膜充血、无黄疸及血红蛋白尿、血压偏低。无其他感染征象,经解热药治疗无效。临床已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医生考虑是否输血反应,请输血科会诊。

解析:根据患者输血后以发热为主,无黄疸及血红蛋白尿应排除溶血反应,患者发热应考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但发热持续不退,伴皮肤黏膜充血,用解热药无效,应考虑细菌污染反应,故第1题应选择D。第2题应选择E,因为只有患儿和血袋内培养出同一细菌才能证实为细菌污染。第3题正确答案是D,因为其他备选答案的细菌都是革兰嗜冷杆菌,其生长繁殖中可释放大量的内毒素,为致死性细菌。而革兰阳性菌污染的血液出现的输血反应多为非致命性,出现的症状较轻。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输注血小板制品有些什么不良反应
  • 与粒细胞和血浆输注相同的副作用

    循环超负荷

    感染

    同种免疫

    血管收缩反应


  • [多选题]下列患者不宜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 血红蛋白<110g/L患者

    低蛋白血症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静脉输液通路不畅患者

    不具备监护条件的患者


  • [多选题]全血并不“全”的原因是
  • 因子Ⅷ24小时活性下降50%

    粒细胞破坏最快,24小时即丧失功能

    血液离开血循环,还可发生“保存损失”

  • 解析:因为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而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血小板需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

  • [多选题]成分输血的优点
  • 制剂容量小、浓度纯度高、疗效好

    使用安全、输血不良反应少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综合利用、一人献血、多人受益

    便于保存


  • [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血站的性质是:
  • 不以营利为目的采集、制备、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公益性卫生机构

    血站可提供临床全血,成分血


  • [多选题]输全血的缺点:
  • 大量输注可使患者循环超负荷、加重代谢负担

    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全血内含的成分量少、不足一个治疗剂量

    盲目输注浪费血源


  • [多选题]治疗性粒细胞输注呈日益减少的趋势是因为
  • 粒细胞离体后功能很快丧失

    粒细胞的抗原性强,异型输注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

    目前普遍采用的手工法制备浓缩白细胞,所含粒细胞剂量不足。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正高)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1) 麻醉学主治医师(代码:347) 执业药师(西药) 住院医师规培(内科) 住院医师规培(核医学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耳鼻咽喉科)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初级护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