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放射性核素食管通过显像使用的显像剂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 )。
正确答案 :D
液体食物
解析:放射性核素食管通过显像使用的显像剂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液体食物。
[单选题]正常成人脑血流量是( )。
正确答案 :C
约50ml/(min·100g)
解析:正常成人脑血流量是约50ml/(min·100g)。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肿瘤骨转移的主要途径?( )
正确答案 :D
血行转移
解析:肿瘤骨转移的途径有直接蔓延和血行转移,以后者为主。
[单选题]一般脾脏的上下范围位于( )。
正确答案 :D
9~11肋
[单选题]用γ相机进行局部骨髓平面显像时首次预设计数应大于( )。
正确答案 :C
300k
[单选题]关于尿生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C
肾小管仅重吸收水分,从而达到浓缩尿液的目的
解析:肾小管除重吸收水分外,还吸收体内需要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单选题]β-粒子实质是( )。
正确答案 :C
一个负电子
解析:β一粒子实质是一个负电子。
[单选题]放疗后多长时间内,照射野骨放射性弥漫性减少?( )
正确答案 :E
大于6个月
解析:对骨显像质量有延迟效应。在亚急性期,即放射治疗后45天~3个月,辐射引起的骨炎可致辐射野放射性增加;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出现放射性骨纤维化,辐射野放射性弥漫性减低。
[单选题]显像装置沿体表从头至脚作匀速移动,将采集的放射性显示成为一帧影像叫做( )。
正确答案 :B
全身显像
解析:显像装置沿体表从头至脚或从脚至头作匀速移动,将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显示成为一帧影像称为全身显像。
[单选题]通过药物、运动或生理刺激干预以后,再进行的显像叫做( )。
正确答案 :C
介入显像
解析:在常规显像的条件下,通过药物或生理刺激等方法,增加对某个脏器或组织的功能刺激或负荷,观察脏器或组织对刺激的反应能力,以判断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储备功能情况,并增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闽的放射性分布差别,提高诊断灵敏度的一类显像方法称为介入显像。
[单选题]小儿使用放射性药物的原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儿童可根据需要首先考虑选择其作为显像方法
解析:儿童对辐射敏感,所以一般情况下放射性检查不作为首选。
[单选题]肺通气显像吸入期影像和平衡期影像表现为局部放射性的减低或缺损,表明( )。
正确答案 :D
通气功能障碍
解析:吸入像主要反映肺的局部通气功能;平衡像主要反映肺脏各部分的通气容量。
[单选题]β+粒子与物质作用耗尽动能后,将与物质中的电子结合,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两个电子的质量转换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λ光子。这个过程被叫做( )。
正确答案 :B
湮灭辐射
解析:湮灭辐射是指β+粒子与物质作用耗尽动能后,将与物质中的电子结合,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两个电子的质量转换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
[单选题]关于SPECT的校正和质控测试,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校正获得的数据影响质控测试的结果
解析:校正与质控的区别是,质控的指标主要用于检测系统是否满足应用要求,而校正获得的数据要用于图像的采集和重建过程。
[单选题]患者进行肺通气清除像采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患者转换至自然呼吸后,动态采集图像
解析:患者进行肺通气清除像采集时,把装置阀门调至清除位,使患者吸入自然空气,在患者转换至自然呼吸时,每5~10秒采1帧,持续采集5分钟,清除像用后位采集,反映肺的局部呼气功能和气道通畅情况。
[单选题]哪项是固体闪烁探测器中,NaI(T1)晶体的作用?( )
正确答案 :D
将γ光子转换成荧光光子
解析:NaI(TI)晶体能将γ光子转换成荧光光子,所以称闪烁晶体。
查看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