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9~10kg

题目:母亲带1岁男孩就诊,经检查此男孩体格发育正常。

解析: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1年身长平均增长约25cm,即1岁时身长为75cm。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头围在1岁以内增长较快,前3个月和后9个月都增长约6cm,故1岁时为46cm。1岁以后头围增长明显减慢,2岁时为48cm,5岁时为50cm。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以后则胸围超过头围,肥胖儿由于胸部皮下脂肪厚,胸围可于3~4个月时暂时超过头围。 出生时在颌骨中已有骨化的乳牙芽胞,但未萌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该题针对“儿科护理学(专业知识)6”知识点进行考核】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老年人常见身心健康问题的临床特点是
  • 多病性及多脏器病变

    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病程长,病情重

    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 解析:老年人因身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常见身心健康问题的临床特点是多病性及多脏器病变、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病程长,病情重、易发生电解质紊乱。但是不包括发病慢,进展快。故选ABDE。

  • [多选题]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 )
  • 堵塞血管,影响局部血供不足

    刺激组织而产生炎性感染或形成肿块

    红细胞凝集形成血栓

  • 解析: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输液微粒污染对机体的危害包括:1、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使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2、红细胞凝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5、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或形成肿块。故选ACD。

  • [多选题]处理隔离室内物品正确的是
  • 患者接触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

    患者的衣物、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与家人带回

    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于污物袋内,袋外要有明显标记

  • 解析:患者接触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再使用;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患者的衣物、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与家人带回;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于污物袋内,袋外要有明显标记;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ABCDE。

  • [多选题]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
  •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减轻症状

    改善肾功能

    防治并发症

    控制感染

  • 解析:.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减轻症状、改善肾功能、防治并发症、控制感染

  • [多选题]健康传播者选择传播途径时,应重点考虑受者的
  • 心理特点

    心理动机

  • 解析:健康传播者选择传播途径时,应重点考虑受者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机。故选CE。

  • [多选题]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 保护患者的定植抵抗力

    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

    定期监测菌群变化

  • 解析:制霉菌素具有共轭多烯大环内酯结构,能抑制真菌和皮藓菌的活性,对细菌无抑制作用,使用抗生素治疗不宜联合服用制霉菌素。除此外其他选项都是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注意事项。故选ABCE。

  • [多选题]在疼痛管理中,以下属于护士作用的是( )
  • 落实镇痛措施

    维护患者的镇痛权益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

    与医生合作处理疼痛

    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 解析:在疼痛管理中,护士作用的是: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与医生合作处理疼痛,落实镇痛措施,维护患者的镇痛权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等。故选ABCDE。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肿瘤外科(正高) 病理学(正高) 中药学(正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 中医儿科学(副高) 临床营养(副高) 小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2) 住院医师规培(胸心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骨科) MRI技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