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题目:某研究调查了100例患A病的病人和200例患B病的病人,收集因素F的暴露史。结果在100例A病患者中有50人有F因素暴露史,在200例B病患者中有50人有F因素的暴露史。根据此资料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双生子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或)异卵双生子人群中某疾病和症状发生率的不同判断遗传和环境的贡献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同卵双生子疾病和症状的差别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 解析:在相似的环境下同卵双生子性状的差异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而异卵双生子则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 [单选题]Meta分析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最大区别是
  • 综合第二手资料和直接观察数据


  • [单选题]弦脉的脉象是( )
  • 形直体长


  • [单选题]我国目前实施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包括下列哪种疫苗
  • 以上均是

  • 解析:所谓免疫程序,从广义上讲,是指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的先后次序及其要求。免疫程序主要包括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和成人或特殊职业人群、特殊地区疫苗接种程序两种形式。免疫程序的设计,一般需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人群免疫应答能力和实施免疫预防的具体条件等因素进行考虑,其具体内容涉及初次免疫起始月龄、全程免疫次数及其间隔时间、加强免疫年龄等。目前我国实施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见下表:初次免疫时间的确定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月龄过小有母体被动抗体干扰而影响抗体产生。同时,月龄过小免疫功能形成不够完善也影响免疫应答。如果拖延接种时间必然会增加患病危险。因此,初次免疫起始月龄,一般从机体能产生理想免疫应答和受疾病威胁的起始月龄的时间来考虑。而接种次数,是保证机体形成有效保护作用所必需的。灭活疫苗1次接种仅仅起到动员机体产生抗体作用,一般产生抗体水平低、不持久,往往需要接种第2次或第3次才能使机体获得巩固的免疫力。不过活疫苗一般比灭活疫苗好。有的活疫苗1次免疫,就可产生理想的免疫应答。如果疫苗全程接种需要2次或3次,每次之间须有一定间隔。近年来研究表明,两次接种之间长间隔较短间隔产生免疫应答好,特别是含有吸附剂疫苗。因此,中断免疫程序的接种无须重新开始或增加接种次数。但是,长间隔势必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所以要求在1周以内完成儿童基础免疫。

  • [单选题]对平均预期寿命影响最大的原始数据是
  • 婴儿死亡资料


  • [多选题]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
  • 病理上的恒动观

    生理上的恒动观

    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 [单选题]以下是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 脂肪酸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妇科学(正高) 妇产科护理(正高) 精神病学(副高) 儿童保健(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副高)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CDFI医师、技师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中医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