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采用管饲肠内营养的外科病人,为满足必需脂肪酸的需要,必需脂肪酸占非蛋白能量的比例至少是( )。
正确答案 :D
4.0%
解析:采用管饲肠内营养的外科病人,为满足必需脂肪酸的需要,必需脂肪酸占非蛋白能量的比例至少是4.0%。
[单选题]婴儿哮喘营养治疗,除外
正确答案 :C
防止蛋白质的摄入
解析:初生婴儿的肠道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对外来蛋白产生过敏反应,而其中的主要致敏物质是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母乳中含有sIgA,能增强呼吸道抵抗力,所以提倡母乳喂养或使用游离氨基酸营养粉喂养。
[单选题]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不宜选含酪胺高的食物是( )。
正确答案 :E
扁豆、蘑菇、腌肉
解析:含酪胺高的食物有扁豆、蚕豆、黄酱、香蕉、奶酪、啤酒、咸鱼等。
[单选题]营养教育是直接或间接地改善个体与群体的知、信、行的各种方法、技术和途径的组合。其中,“知、信、行”指的是( )。
正确答案 :C
知识-态度-行为
解析:营养教育中运用到的几种行为理论:①知信行理论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②健康信念模式,用于解释人们的预防保健行为。③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对行为意向及行为本身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可用F式表示:知识-信念-行为。其中,“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态度,“行”为行为、行动。知信行模式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
[单选题]牛奶中可成为变应原的物质是( )。
正确答案 :A
β-乳球蛋白
解析:①牛奶中含有品质很好的蛋白质,包括酪蛋白、少量的乳清蛋白和共同沉淀物。②牛奶中含有甲种乳白蛋白、乙种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等成分,其中甲种乳白蛋白(α-LA)是所有牛奶成分中变应原性最强的变应原成分,虽然这种蛋白不耐热,经高温煮沸处理后,其变应原性可明显减弱,但对于高度牛奶过敏的病人仍然可以诱发较为严重的症状。也有学者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认为乙种乳球蛋白(β-LG)可能是牛奶的最重要变应原成分。一般认为酪蛋白的变应原性相对较低。临床上突发性的婴儿“摇篮死亡”即可能与牛奶过敏有关。由于甲种乳白蛋白具有较高的种属特异性,故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可以考虑采用山羊奶来替代。对酸牛奶、干酪过敏的儿童也常见。
[单选题]能够增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的是
正确答案 :B
维生素D
[单选题]有害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代谢,其主要的代谢酶为( )。
正确答案 :D
混合功能氧化酶
解析:肝脏是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当有毒物质进入肝脏时,肝细胞的细胞色素P一450混合功能氧化酶就会发生作用,不同的有毒物质会刺激不同的酶发生氢化、还原、水解作用,再通过结合的方式,将有毒物质变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排出体外。
[单选题]下列物质不是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是( )。
正确答案 :E
胃泌素
解析:胆固醇可以合成的活性物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体。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