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题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解析:软件测试时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已的程序;软件经调试后有可能会引入新的错误,所以必须进行回归测试;软件维护不只是对程序代码的维护,还包括程序的运行环境等的维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通配符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在一个“日期”字段下面的“准则”单元中使用表达式:Like“6/*/98”,系统会报错“日期类型不支持*等通配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通配符的知识。通配符一般作为其他字符的占位符,其中包括星号(*)、问号(?)、方括号([])、叹号(!)、减号(-)和数字号码(#)。其中最常用的问号(?)表示所在的位置可以是任何一个字符,星号(*)表示所在的位置可以是任何多个字符。使用通配符搜索这些代表通配符的符号时,需要将搜索的符号放在方括号内。无论是文本型还是日期型字段都可以使用通配符。
[单选题]x、y、z被定义为int型变量,若从键盘给x、y、z输入数据,正确的输入语句是( )。
scanf("%d%d%d",&x,&y,&z);
解析:解析:scanf()函数要求将输入的数据存入变量所在的地址。选项A不是C语言中的输入语句,故选项A不正确;选项C中输入的是变量字符串而不是地址字符串,不满足scanf()函数要求将输入的数据存入变量所在的地址,故选项C不正确;选项D不是C语言中的输入语句,故选项D不正确:所以,4个选项中选项B符合题意。
[单选题]下面的程序输出结果是______。 #define r 16 #if r==16 void p(int a) { printf("%x",a) ; } #else void p(int a) { printf("%d",a) ; } #endif main() { p(32); }
20
解析:解析:“#definer16”的作用是指定用标识符r来代替16,因此程序编译时只编译#if部分,故程序运行时,打印输出十六进制的32,即20。
[多选题]()方法是针对新的程序设计情形而采用的,它克服了早期技术的诸多限制,依赖于Microsoft新 的底层访问方法OLE-DB。
ADO
解析:本题答案:A
[单选题]可以使当前同级线程重新获得运行机会的方法是( )。
yield()
[单选题]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称为( )。
耦合性
解析:解析:耦合性是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取决于各个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度、调用方式以及哪些信息通过接口。
[单选题]单击命令按钮执行下列程序,其输出结果是( )。
28
解析:解析:本题是在Command1过程中调用SecProc函数,而在SecProc函数中又调用了FirPmc函数。函数调用时,实参和形参要一一对应传递。程序运行过程是:①Ptint SecProc(c,b,s)→Print SecProc(5,4,3);②Sec Proc=FinProc(z,x,y)+x→SecProc=FirProc(3,5,4)+5;③FirProc=2*x+y+3*z→FirProz=3*3+5+3*4=23;④SecProc=28→Print SeProc(c,b,A)→Print28。形参是在被调用的Sub、Function过程中定义的参数名;实参则是在调用的Sub或Function过程中定义的参数名。
[单选题]下列关于初始值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初始值表中数据项的个数必须与该数组的元素个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