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
题目: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解析:选项A:刑法上的错误分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产生的错误认识,在法律意义上,法律上的错误认识对行为人行为性质的认定没有影响。选项B:间接故意中行为人对犯罪后果的发生不是追求心理,而是放任,因此,犯罪行为人对犯罪后果没有希望发生的目的性认识,不存在犯罪目的。选项C:假想防卫中行为人没有法律上要求的防卫意图,因而其行为不能认为是防卫,更谈不上是防卫过当了。选项D:紧急避险中,被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避险的利益。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区别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在权利行使方面,由于动产物权的行使与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关,故受到较多的法律限制
解析:解析: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的法律规则相关较大,由于不动产物权的行使与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关,从而受到较多的法律限制,因此,C是正确答案,其他各项均是错误的。
[单选题]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抢劫罪
解析:解析:《刑法》第172条规定了持有、使用假币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19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4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题目中,甲虽然有使用假币的行为,但是如果仅是题目中所交代的100元的话,可以不按照犯罪处理。排除A选项。《刑法》第226条规定了强迫交易罪。甲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强迫交易罪的犯罪构成,甲不构成强迫交易罪。排除D选项。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在一些情况下不太容易区别。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相同点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都可以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抢劫罪一般都是当场获取财物,如被害人不立即交付财物,威胁的内容立即成为现实;以暴力威胁的敲诈勒索往往不是当场取得财物,而是事后取得财物。此外,依《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敲诈勒索罪;而抢劫罪没有数额的要求。本题中,甲以暴力相威胁,当场劫取财物,虽然数额不大,但仍构成抢劫罪。因此选C项。
[多选题]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应当是( )。
尚未发生的事实
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将来能否发生的事实
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
解析:解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应当同时具备五个条件:未来性、或然性、意定性、合法性和特定的目的性。因此,B是错误的,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答案。
[多选题]下面可能存在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的是( )。
无效合同
假借订立合同之机恶意进行磋商
保密义务
解析:解析:售后服务是在合同达成后形成的义务,该义务在性质上属于后契约义务,违反后契约义务,应当按照违约责任处理。商业秘密可以在缔约之际因当事人接触而获得,也可能在合同达成后获得,如果合同没有达成而泄露商业秘密的,按照缔约过失责任处理;如果合同有效成立,按照违约责任处理或者其他责任方式处理。无效合同表明合同没有达成,因过错造成另一方损失的,自然按照缔约过失责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