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2004年12月末,定期存款增加额占居民户存款增加额的比率

题目: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计算出:

解析:108.C【解析】A 项不能计算出,文中只提到了居民户存款增加额,所以无法求出。B 项也不能计算出,因为文中只给出了各项存款余额增加3.3 万亿元,没有给出2003 年余额为多少;D 项在文中只提到了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额,所以无法求出;C 项的定期存款增加额占居民户存款增加额的比率可以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故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新疆恐龙发掘现场,专家预言,可能发现恐龙头骨。以下哪个命题和专家意思相同( )
  • 不一定不发现恐龙头骨

  • 解析:题于是一个可能命题。选项A等值于一个必然命题“必然发现恐龙头骨”,与题干的命题的意思不相同。选项B是一个必然命题的否定,等值于“可能不发现恐龙头骨”,与题干的命题的意思不相同。选项C的“可能性小”,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可能性的大小问题。选项D中的“不一定不”等值于“可能”,所以与题干的命题的意思完全相同。

  • [单选题](1)准备材料
  • 4-1-2-5-3

  • 解析:109.A【解析】根据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装修和乔迁的经过。首先装修设计图纸, 然后准备材料开始装修,施工之后检验装修质量,最后搬进新房。故选 A。

  • [单选题]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口。 下列不属于古阳关闻名遐迩原因的一项是( )。
  • 古阳关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 解析:解析:本题要求回答古阳关闻名遐迩的原因,在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体现。选项C中提到的是对阳关这一名称由来的解释,开不是其闻名遐迩的原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 [单选题]差别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外国人不同于本国人的待遇,或给予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不同的待遇。前者一般是指给予外国人或外国法人的权利在有些方面小于本国国民或法人,但也包括有些时候给予外国人或法人某些方面超过本国国民或法人的待遇;后者是指基于地理、历史、民族等因素而给予某些国家的待遇比给予其他国家的更为优惠。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差别待遇的是( )。
  • 为吸引外资,A国向在其国投资的外商征收的税要小于本国企业应交的税收

  • 解析:32.C[解析]差剐待遇定义项中的主体是“一国”,而A项中的主体是科威特和伊拉克两国,故排除A项;差别待遇是按照国别而做出的,B项中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其收入水平决定的,不属于差别待遇,排除B项;C项中体现了A国给予外国企业的待遇要优于对本国企业的待遇,这就属于差别待遇;D项中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国家,所以不符合定义项的主体要求,予以排除。本题选C。

  • [单选题]: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有( )
  • 履行法定义务

  • 解析: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承认错误,赔礼道歉;②接受行政处罚;③履行法定义务;④恢复原状,返还财产:⑤赔偿损失等。选项A正确。

  • [单选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把“好”字放在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好”,准确地理解“好”。协调是一种好,比如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质、量、度的把握是一种好,从经济发展来讲,没有质就有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没有“好”就没有“快”,没有“快”也无所谓“好”,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上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贯彻落实“好”与“快”协调发展的原则

  • 解析:52.A【解析】文段是“总—分”结构的,第一句是全文段的主旨句。一篇文段都在谈“好”与“快”的协调发展,所以答案为A项。

  •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技术工人素质低下带来的影响不可____,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不良产品带来的损失有2000亿元。 ②《宰相刘罗锅》播出前并未____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一个热门话题。 ③欢迎____2007年《教育科研通讯》,全年6期,共48元,也可破月订购。
  • 忽视 大事 订阅 B. 轻视 大肆 征订

  • 解析:忽视,不放在眼里,不重视;轻视,瞧不起。大事,大力从事,中性;大肆,毫无顾忌地,多用于贬义。订阅,是读者的行为;征订,是出版者的行为。经比较可知A项正确。

  • [单选题]政治避难是指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向另一国请求准予进入该国居留,或已进入该国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的行为,一个国家对于请求政治避难的外国人,准许其入境、居留并给予法律保护,国际法上称之为“庇护”,庇护的外国人,通称政治避难者,在所在国的保护下,不被引渡或驱逐。
  • 丙国总理,因为本国发生了轰动世界的军事政变而流亡到了丁国,以巨额投资为代价,经申请被允许在丁国长期居住

  • 解析:

    划分条件:条件1,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条件2,向另一国请求准予进入该国居留;条件3,已进入该国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条件2和3是或的关系。

      选项A,陈某不是因为政治原因,不符合条件1,排除。

      选项B,李某因为贪污,而非政治原因,不符合条件1,排除。

      选项C,丙国总理因政变而流亡,符合条件1;以巨额投资为代价,经申请被允许在丁国长期居住,符合条件3。

      选项D,卯国前总统不是因为政治原因,不符合条件1,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 推荐下载科目: 国考公务员 公选 省考公务员 事业单位 选调生 特岗教师 三支一扶 国家电网 执法资格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