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万古霉素
题目:患者男性,28岁,因“左侧胫腓骨陈旧性骨不连术后切口皮肤缺损、骨外露伴流脓20余日”来诊。患者于2年前车祸致左小腿不全离断、左小腿挫灭伤、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Ⅲ度污染)、左胫腓骨骨折、骨缺损,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清创缝合术。1年半前(出院后7个月)因左小腿局部皮肤坏死导致骨外露并感染,行切开内固定取出术+左小腿皮肤植皮、外固定支架固定术。2个月前因左侧胫腓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并感染、糖尿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查体:体温36.8℃,脉搏6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5/65mmHg(1mmHg=0.133kPa);左小腿中间可见一约5cm×4cm×2cm的皮肤缺损区域,皮缘不规整,缺损区见骨质外露,伤口内可见少量淡黄色液体渗出,量不多,无明显恶臭味,周围皮温不高,压痛(±)。诊断:左侧胫腓骨陈旧性骨不连术后切口皮肤缺损、骨外露伴感染,2型糖尿病。两次切口分泌物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治疗三叉神经痛应首选
卡马西平
解析: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聚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乎(carbamazepine),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一丘脑系统,可抑制三叉神经系统(脊核-丘脑)的病理性多神经源反射。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好的药物。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小时后即有镇痛效果。各人对耐受量不同,须不断调整,找出最小维持量。其次选用苯妥英钠,基于有人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周围癫痫样电发放,苯妥英钠对突触传导明显抑制,亦有人指出可提高痛阈,因而广为临床使用。开始服100mg,每日2~3次,无效时可每日增加25~50mg,最大量可达400mg/d。其他药物:如氯硝安定、大剂量维生素B1。神经阻滞药物如可乐定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止痛药如对乙酰氢基酚、曲马多、强痛定及吗啡,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疼痛。
[单选题]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淤胆型肝炎应加强合理的支持、综合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
解析:急性肝炎以一般措施及支持疗法为主;慢性肝炎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及其他支持治疗;重型肝炎应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淤胆型肝炎应使用退黄药物,如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根据题意,故选D。
[单选题]下列关于β受体阻断药降压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扩张肌肉血管
解析:β受体阻断药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可通过以下多种机制来降低血压:①减少心排出量;②抑制肾素分泌;③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④中枢降压作用;⑤改变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⑥促进前列环素的合成。
[多选题]有助于药源性疾病确诊对受损器官系统及其损害程度的检查包括
体格检查
血液学和生化学检查
器官系统的功能性检查
心电图,超声波
X线等
[单选题]万古霉素致肾毒性的谷浓度折点为
15~30mg/L
解析:万古霉素致肾毒性的谷浓度折点为15~30mg/L,故选A
[单选题]治疗蛔虫病药伊维菌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破坏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驱虫药的作用机制。伊维菌素治疗蛔虫病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破坏神经递质一酪氧酸所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过程,导致虫体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其他备选答案分别是另外4种药物的驱虫机制: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是噻嘧啶;具有麻痹虫体肌肉作用的是枸橼酸哌嗪;可杀灭蛔虫及鞭虫虫卵的是甲苯咪唑;适用于多种线虫的混合感染的是阿苯达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