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
角膜 结膜
题目:沙眼的发病部位是(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沙眼的发病部位”。沙眼是由病原性沙眼衣原体侵入结膜和角膜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所以,发病部位是角膜和结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阿片类药物中毒机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海洛因致死量低于吗啡
解析:哌替啶的效力约为吗啡的1/10~1/8,耐受性和成瘾性程度介于吗啡与可待因之间,中毒时可出现呼吸减慢、浅表而不规则,发绀,嗜睡,进而昏迷,皮肤潮湿冰冷,肌无力,脉缓及血压下降,偶尔可先出现阿托品样中毒症状,瞳孔扩大、心动过速、兴奋、谵妄,甚至惊厥,然后转入抑制。海洛因镇痛作用是吗啡的4~8倍,其毒性与成瘾性是吗啡的5~10倍,致死量为每次750~1200mg,而吗啡的致死量为每次250~300mg。
[多选题]下列关于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年龄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
病理状态也影响药物的作用
白色与有色人种之间对药物的感受性有相当的差别
解析:引起不良反应机体方面的原因包括:种族差别、性别、年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血型、营养状态。
[单选题]皮肤接触腐蚀性毒物,需清除皮肤上的毒物并用适当的中和液或解毒液冲洗,冲洗时间要求达到
15~30分钟
解析:皮肤接触腐蚀性毒物冲洗时间要求达到15~30分钟,并用适当的中和液或解毒液冲洗。
[多选题]药物相互作用按发生机制可分为
药剂学相互作用
药动学相互作用
药效学相互作用
解析:药物相互作用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1)药剂学相互作用:是指在药物制剂进入可利用状使药物理化态之前相互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性质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疗效。(2)药动学相互作用: 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任一环节发生相互作用,使血药浆浓度或在靶位的浓度发生变化,最终使药效发生改变。(3)药效学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或不同受体,产生疗效的协同、相加或拮抗作用,对血药浆浓度或靶位的浓度无明显影响。故选ACD
[单选题]病人外感风寒其脉可见( )
浮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