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中脘

题目:不能用于带下病艾灸法的穴位是

解析:带下病艾灸法为取神阙、中极、气海、阴陵泉、肝俞、脾俞、八髂,用温灸盒灸,每次15~20分钟。故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测定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可了解机体铁代谢情况,缺铁性贫血时( )
  • SI↓,SF↓,TIBC↑,TS↓

  • 解析:缺铁性贫血时SI↓,SF↓,TIBC↑,TS↓。

  • [单选题]肾阳虚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误的
  • 烘热汗出,头晕耳鸣

  • 解析:带下过多肾阳虚证主要证候: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黯,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方药:内补丸。

  • [单选题]“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互根互用

  • 解析: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又如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和血两者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人体的阴津损伤,会累及阳气也伤;阳气损伤,会累及阴津也伤,也是基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破坏,就会引起“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俱损的病变。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守”是守于内,“使”是行于外。这是对阴阳双方依存关系的很好说明。结合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阴指物质,阳指功能,物质居于体内,功能表现于外。在外的阳是内在物质的表现,所以说阳为“阴之使”,在内的阴是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说阴为“阳之守”。

  • [单选题]一位发热患者,体温在39℃以上,未用任何退热降温措施,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以上,最低时体温仍高于正常。这种热型是( )。
  • 弛张热

  • 解析:弛张热因常见于败血症,故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

  • [单选题]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
  • 胸中


  • [单选题]男,36岁。患肝硬化1年,1周来发热。查体:全腹痛,腹部明显膨胀,尿量500ml/d。住院后经检查有以下哪种体征,对目前病情判断最有意义
  • 全腹压痛及反跳痛

  • 解析: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并发感染,有腹水的患者常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颇高,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短期内腹水迅速增加,体检发现轻重不等的全腹压痛和腹膜刺激征。该患者肝硬化病史1年,发热、腹痛,考虑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目前对病情判断最有意义的是全腹压痛及反跳痛,当出现此体征后说明在腹水的基础上并发了自发性腹膜炎;腹部明显膨胀已经说明了有腹水,而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E选项)也是出现腹水的证据,并不能进一步判断病情,故不选E。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正高) 内科学(副高) 妇产科学(副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 老年医学(副高) 医院药学(副高)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神经外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