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慢性浅表性胃炎
题目:男性,44岁,上腹部饱胀,隐痛不适,嗳气,恶心,查体:上腹部有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
解析:考察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和饱胀。体征上腹部可有压痛。少数病人消瘦、贫血。此外无特殊体征。出血也是慢性胃炎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合并糜烂。结合以上几点考虑A诊断。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诊断根据是
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病史
上腹部有固定的局限性压痛
胃镜发现溃疡病灶
解析:1、病史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依据(A、C)2、确诊需要依靠内镜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D、E)3、部位、形态、大小和数目,活检病理可鉴别恶性溃疡。4、X线壁龛或龛影是诊断的唯一依据,其他征象作为参考,胃液分析有助于诊断。
[多选题]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主要的病理学特征是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
终末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适合肝移植治疗
解析:1.该病90%发生于女性,特别多见于40~60岁的妇女,男:女为1:8。故A错误。2.黄疸加深预示着病程进展到晚期预后差。3.主要为肝小叶间胆管或中隔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炎。。4.伴有肝功能失代偿和(或)生活质量差的病人可考虑作肝脏移植。
[单选题]患者咳嗽咽痒,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咽干鼻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为( )
燥热犯肺
[多选题]有关食管癌的治疗与预后错误的有( )
上段食管癌多以手术为首选治疗
食管鳞癌、腺癌、未分化癌对放疗敏感
对化疗效果好,考虑与食管增殖细胞较多有关
[多选题]以下叙述与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相关( )
常见病因有克罗恩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淋巴瘤、乳糜泻、嗜酸性胃肠炎、Menetrier病等
低蛋白血症而无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均需注意该病诊断
可有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降低
解析:很多胃肠道疾病均能引起蛋白质丢失。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为: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3.肠淋巴管阻塞,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肠道炎症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临床表现有1.下肢水肿2.消化不良3.免疫功能降低4.低蛋白血症.故选:ABD。
[多选题]肝性脑病的血氨增高的原因有
摄取过多的含氮食物或药物
低钾性碱中毒
便秘
感染
低血容量与缺氧
解析: 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肝性脑病时血氨常明显增高,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高蛋白饮食 含氮的食物摄入过多,或有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容量下降,引起肾前性少尿,以致血氨升高。 2. 便秘 含氮、胺及其他有毒衍生物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了毒物的吸收。 3. 低钾性碱中毒 患者进食少,又有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加之放腹水、排钾利尿等,引起低钾血症,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进行细胞产生毒性。 4.休克与缺氧 休克与缺氧的状态,可造成肾前性氮质血症,其表现为血氨升高且脑细胞缺氧时对氨的耐受性会降低。 5.低血糖 低血糖时大脑的能量燃料不足,脑内去氨活动停滞,氨的毒性增加。 6.感染 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可造成组织分解代谢的进一步增加,产氨量自然也会增加,尤其肝性脑病患者肠道细菌生长活跃,肠道内产氨也明显增多。 7.催眠 催眠药可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引起缺氧,使血氨升高。故全选。
[多选题]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观察主要区别是
黏膜色泽
有无充血
可否看见黏膜下血管
黏液分泌多少
解析:浅表性胃炎多发生于青壮年,胃镜下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或浅表性糜烂。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上腹部胀满不适伴疼痛等,严重的可引起胃出血。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胃酸可高、可低,也可正常。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隐痛、嗳气、恶心呕吐、乏力、营养不良和贫血,胃酸大多减少或缺乏。在慢性胃炎中萎缩性胃炎约占10%~20%。对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用X线拍片是很难发现的,必须在胃镜下取活组织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检材料,有腺体萎缩时才能确诊。故BCDE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