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C
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有效期为10年 实用新型专利权可以成为强制许可的对象
题目:下列关于实用新型专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解析:解析: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人可以享有外国优先权和本国优先权,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不需要进行实质审查,其有效期为1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可以成为强制许可的对象。因此,AD是错误的,只有BC是正确答案。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诉讼时效在民事法律事实中的分类属于( )。
民事法律事件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性质,诉讼时效的经过与人的意志无关,所以它属于民事法律事件。
[单选题]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领导职位是(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65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都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单选题]在我国古代,使封建五刑制度定型化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开皇律》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封建制五刑和《开皇律》。封建五刑制的确立有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五刑(墨、劓、(图片)、宫、大辟)已经相当完备。到了汉代,奴隶制五刑开始发生变化,即通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刑制改革,使得奴隶制五刑中的墨刑演变为髡钳城旦舂(属于劳役刑,劳役刑相当于徒刑);劓刑改为笞三百(汉景帝又改为笞二百);斩左趾改为笞二百(汉景帝又改为笞一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到了南北朝时期,宫刑也开始发生变化,北朝西魏在大统十三年(公元547年)下诏禁止宫刑,北齐在天统五年(公元569年)也诏令废止宫刑,宫刑退出了历史舞台。可见,在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转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肉刑、死刑向笞(鞭)刑、徒刑和死刑转变的过程。宫刑的废除,使得在徒刑和死刑之间缺少中间刑,流刑作为徒刑和死刑的中间刑在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现。北魏时期又对五刑制度加以改革,增加了鞭刑和杖刑,形成了死、流、徒、杖、鞭五种刑罚。隋文帝开皇年间,制定了《开皇律》,《开皇律》在南北朝的五刑制基础上,以笞刑代替鞭刑,把刑罚定型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封建制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确立,并一直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单选题]根据《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第149条规定,第140条所规定的生产、销售一般伪劣产品罪和第141~148条所规定的生产、销售特定的伪劣产品罪发生法条竞合时,选择法条适用的原则是( )。
重法优于轻法
解析:解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假、掺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3)犯罪主体是个人和单位,表现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4)主观方面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刑法》第149条规定,生产、销售第141条至148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第140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单选题]甲为某村村民。一日,甲在村里的打谷场打完谷子后,顺手点燃了一支烟,并随手将尚未完全熄灭的火柴丢在地上。结果引起火灾,烧毁了同村数十家的谷子,并将躲在某草垛后睡觉的小孩乙烧死。某甲的行为构成( )。
失火罪
解析:解析:甲疏忽大意,将烟头扔在谷场地上,引起了大火,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符合《刑法)第115条失火罪的规定,应认定为失火罪。
[单选题]判决以前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先行羁押的,羁押日期与刑期的关系是( )。
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
[单选题]以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多选题]下列说法中属于法的普遍性的含义的有( )。
法的效力的重复性
法的效力对象的广泛性
不同的法其效力范围也是不同的
相同的事项和相同的法律主体应适用相同的法律
解析:解析:法的效力的重复性、对象的广泛性、平等适用性是法的普遍性的反映,而普遍性的相对性也是普遍性的反映,即普遍性只是从总体上来讲的,具体而言,不同的法律其效力也是不同的,这正是研究法律渊源的意义所在。故C项也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