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正确答案 :A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正当防卫问题。本案中“乙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乙对张某实施不法侵害,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和时间条件。“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甲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打击,符合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和防卫目的的要求。虽然将乙打昏在地,但从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的强度对比来看,甲并未超出必要限度。所以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张某在乙失去侵害能力时,仍侵害乙的生命权。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张其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单选题]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是( )。
正确答案 :B
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刑法》第27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豹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这是刑法关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妨害公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4)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所以,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可以分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等。本题中,选项ACD的犯罪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选项ACD都构成了妨害公务罪,而选项B中的国有公司经理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发育中存在“关键期”,即人在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在某一阶段发展得最快,比如,3岁以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感知图形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易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关键期内适宜的刺激和经验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
正确答案 :C
先天失聪的聋儿在2岁时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最终学会了说话
解析:A项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1-3岁而不是10岁,C项胎儿不属于关键期中的任何阶段,D项体操天赋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A、C、D三项都还没有利用“关键期”理论,只有B项利用聋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使其学会了说话,利用了“关键期”理论。
[多选题]唐朝五刑体系中,实行加、减若干等,上下推算量刑的刑罚有( )。
正确答案 :BCD
笞刑
杖刑
徒刑
解析:BCD按照唐律的规定,凡称“加”者,就是加至较重的等次,徒一年加一等,是徒一年半,依此类推。但是按照规定,两种死刑(斩刑和绞刑)和三种流刑(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和流三千里)各同为一减。比如,甲犯斩刑,减一等就是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如果犯流刑三千里,减一等就是徒三年而不是流二千五百里。而对于笞刑、杖刑和徒刑,就采取上下推算的方法量刑,即升格在本刑种内相加减;比如,乙犯徒三年,减一等就是徒二年半,而不是杖一百。只有A项表述错误。
[单选题]和谐:无论是从其词源意义来看,还是从其哲学本体论上看,都是多样性的统一和对立要素的有机结合。
正确答案 :E
五味不加以“和调”,也能形成爽口的美味
解析:根据定义的重点词“统一”“结合”,而D项只有对立没有统一。可推出正确选项为D。
[单选题]在下列国家中,既与我国陆上相邻,又是内陆国家的是( )。
正确答案 :C
阿富汗
解析:缅甸、越南是l临海国家,土库曼斯坦与中国不相邻,有阿富汗正确。
[单选题]1,2,3,10,39,( )
正确答案 :D
196
解析:方法一,1×1+1=2,2×2-1=3,3×3+1=10,10×4-1=39,39×5+1=(196)。方法二,(1+2)×1=3,(2+3)×2=10,(3+10)×3=39,(10+39)×4=(196)。
[单选题]革命根据地等叫做“红色景点”。到红色景点参观叫做“红色旅游”。浙江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以前收费卖门票时游客非常多,去年7月按省文物局规定免费开放后却变得冷冷清清。全国不少红色景点都出现了类似的尴尬局面。
正确答案 :E
大部分游客通过旅行社的安排进行红色旅游,而旅行社的大部分盈利来自门票提成
解析:解释型题目。题干现象是:全国不少红色景点收费卖门票时游客非常多,免费开放后却变得冷冷清清。可见门票费用背后肯定有某种原因,导致了这种奇怪现象的发生。
[单选题]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正确答案 :D
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单选题]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甚至只能添乱。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正确答案 :E
事实比动听的语言更有力量
解析:材料论述的是语言和事实的关系,重点在强调事实。A项说法错误,作者说“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并没有否定语言的作用,也没有说语言不重要。B、C两项都是无关项,文段中没有提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