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假币罪

题目:某甲从停泊在公海的走私船上购得匕首、大砍刀、手铐、仿真枪支一批,价值30余万元,运到我国境内销售,同时,某甲顺便购得伪造的美元10万元,一并运到我国境内,加价后出售给他人。某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解析:D【解析】匕首、大砍刀、手铐、仿真枪支都属于普通货物、物品,某甲走私这些物品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某甲走私伪造的美元入境的行为构成走私假币罪,其在境内销售假美元的行为构成出售假币罪。但是其走私假币与出售假币两行为之间有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根据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的规则,对其走私假币入境并销售的行为定走私假币罪一罪。所以,对某甲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与走私假币罪数罪并罚。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下面的法律规定中,哪一条不属于法的要素中的法律规则?( )
  • 《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与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 解析:BCD作为法的要素的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的要素除了法律规则,还有原则和概念。依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 [单选题]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像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 明明坐车的时候看到两旁的树也在跑,感到很疑惑

  • 解析:“坐车”是“知觉条件的改变”,“两旁的树也在跑”说明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也改变了。

  • [多选题]民事权利体现为民事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民事权利的内容就是法律上的自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民事权利主体具有是否行使权利的自由

    限制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也就限制了民事主体对民事权利所享有的利益

  • 解析:BD【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权利的特征。民事主体的自由可以是自主决定的积极自由,如形成权;也可以是免受侵扰的消极自由,如人格权;也可以是二者兼具,如物权,故A错误。民事权利体现为民事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当然包括权利人是否行使权利的自由,所以B正确。民事权利中的自由与利益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给予民事主体一定的自由,主体才可能去实现其利益,限制了民事主体的自由实际上就是减损了其利益,所以D正确。另外民事主体的处分自由并非毫无限制,对于人身权等专属于民事主体本身享有的权利,民事主体一般不能为转让、继承等处分。

  • [单选题]有关《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 解析: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59条的规定,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大,而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 [单选题]李某等4名制假者在位于桂林市某村旁的一栋外观豪华的别墅内从事制假活动,他们伪造了“茅台”“五粮液”“酒鬼酒”“剑南春”“泸州老窖”等牌子的酒瓶、瓶盖、标签、防伪标志、内外包装盒(箱)等一整套材料,用几元一瓶的酒灌入名酒酒瓶,制造假冒名酒,并用某酒类经营部的名义向外推销。案发前,4名制假者已“制造”并售出“名酒”两千多瓶,获利近十万元。李某等4名制假者的行为构成何罪?( )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解析:【解析】李某等人的行为显然不构成虚假广告罪和诈骗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客观方面是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详细解释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及“不合格产品”的具体含义。本案中被告人以几元一瓶的低等白酒冒充档次较高的名牌白酒的行为应该属于“以次充好”,即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的行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告人在以次充好制造假冒名酒的过程中,未经商标权人的许可,制造“茅台”“五粮液”“酒鬼酒”“剑南春”“泸州老窖”等牌子的伪造酒瓶、瓶盖、标签、防伪标志、内外包装盒(箱)等一整套材料,用来制造、销售自行勾兑的白酒,该行为同时符合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但是对被告人的行为不应数罪并罚。利用伪造酒瓶作为容器盛装白酒,并在酒瓶、外包装上贴上名酒商标等行为实际上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被告人实际上是一行为触犯两罪名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断。由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法定刑高于假冒注册商标罪,所以,对被告人应当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 [单选题]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的首要特点是( )。
  • 内容的根本性

  • 解析:宪法具有内容的根本性、效力的最高性、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性等特点,但宪法的首要特点是内容的根本性。故选A项。

  • [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
  • 解放前一年的冬天我见到了她。

  • 解析:D项的歧义在“解放前一年的冬天(1948年的冬天)”或者“解放前某一年的冬天”。

  • [单选题]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国锒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已连续( )年增产。

  • 推荐下载科目: 政法干警 省考公务员 事业单位 农村信用社 选调生 特岗教师 三支一扶 国家电网 执法资格 环保局考试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