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DEF
适量运动能促进脂肪分解 运动量应循序渐进 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 可以促进肌肉发育 选择有效又易于坚持的运动
题目:
患儿男性,12岁,因“活动后气紧、发绀1周”就诊。3岁开始食欲佳,食量大,平时喜食甜食、肉食。近一个月来活动后易累,食欲较前增加,食量大,体重增长加快,大小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体格检查:身高110cm,体重55kg,体温36.7℃,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三头肌皮褶厚度超过14mm。
解析:运动有利于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肌肉发育。运动应从可耐受的运动量开始,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关于小儿单纯性肥胖的说法正确的是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小儿体重均值的30~49%者为中度肥胖
常有高胰岛素血症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过饱
体格检查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
解析:蛋白质食物能满足食欲,又其特殊动力作用较高,且为生长发育所必需,故供应量不宜少于2g/kg/d。碳水化合物体积较大,对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皆有帮助,可作为主要食品。但应减少糖量。脂肪供给热能特别多,应予限制。如油煎食物、厚味油汁及各种甜食脂肪食品,均在禁忌之列。因此D选项错误
[多选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有
中耳炎
风湿热
咽后壁脓肿
肺炎
支气管炎
解析: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病人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单选题]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周围血管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脉压差明显增大
解析:周围血管征是指由于脉压增大而导致周围动脉和毛细血管搏动增强的一组体征,动脉导管未闭导致脉压增大,周围血管内的压力迅速上升后又迅速下降,搏动幅度增大,从而产生一系列周围血管体征。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周围血管征时表明分流量较大。
[多选题]2岁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状况是
胸围超过头围
腕部出现4个骨化中心
身高85cm
乳牙20颗
解析: 2岁:体重平均为12.60千克,身长平均为87.6厘米,头围平均为48.2厘米,胸围平均为49.4厘米。腕部出现4个骨化中心。乳牙18~20颗
[单选题]铺好的无菌盘多长时间内有效
4小时
[单选题]关于健康教育处方的描述错误的是
适用于术后康复期的病人
解析:健康教育处方是健康教育的一种指导方法。指在诊疗过程中,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是根据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针对病人存在的患病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案为病人个体制定的有关生活方式、疾病预防措施、疾病治疗技巧、治疗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书面健康指导计划,引导病人主动参与到疾病预防和治疗活动中,提高生存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疾病残疾,延长病人的生命。属于门诊教育内容。
【该题针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多长时间进行一次BD测试
每日
[单选题]先天性巨结肠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小肠结肠炎
解析: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发生小肠结肠炎、肠穿孔及继发感染。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小儿视深度充分发育,视力达到1.0的年龄为
6岁
解析:出生后视物最清楚的距离为15-20厘米,新生儿出生时视网膜的锥体细胞未发育,对周围视觉、视敏度和边缘视觉都很有限,视觉范围只有60度。 在出生2-3周内,如果在距新生儿20厘米远处有两个物体,则新生儿的左右两眼可分别看左右的物体,且有时可发生两眼对合的现象,直到新生儿期结束时,两眼运动才能逐步协调。这时候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眼睛有无先天异常,注意双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色泽等,并积极防治各种源于产道的感染性眼病,如念珠菌感染所致的眼炎。 宝宝2个月可以协调注视物体,3个月时能主动搜寻视觉刺激物,3到4个月头眼协调较好,头可随物体水平移动180度。5-7个月认识母亲和常见的物体,8-9个月开始出现视深度的感觉,能看到小物体,18个月能区分各种形状。2岁时两眼协调较好,可区分直线和横线,3-4岁时能临摹几何图形。这一时期宝宝活动增多,需谨防眼外伤。 宝宝5岁时能区分颜色,6岁视深度充分发育,视力达到1.0。